热点发声
“乘地铁赊票”还有理吗?
最近,一名北京网友发微博称,自己急着坐地铁上班却忘带钱包,想找售票员赊一张地铁票,并承诺第二天还钱或微信转账给售票员,但均被对方拒绝。该网友因此感慨“人性太可悲”,还贴出了售票员的照片。令她没想到的是,网络围观者非但不同情她的遭遇,反倒觉得售票员做得没错。
1、发帖者为何遭到
网友反驳?首先,她缺
少换位思考的同理心。她丝毫没意识到,自己这样的要求会令售票员为难,甚至可能因违章而丢掉工作。其次,这个将“素质”挂在嘴边的网友,恰恰做了一件很没有素质的事——将售票员的照片贴在微博中。此举不仅说明她没有基本的法律常识,很有可能还是人肉搜索、网络暴力的拥趸。
颇具讽刺意味的是,网络围观者没有人肉那位售票员,反倒挖出了爆料者曾经逃票的“黑历史”。事实上,面临“坐地铁忘带钱包”的困境,妥善的解决方式有很多种,比如,向地铁站的其他乘客求助、改用手机软件叫车等。当事人在微博中提到,如果在香港坐地铁时忘记带钱和卡,可以向车站职员求助“赊票”,7天内还钱即可。检索网络消息,确实有相关的说法。但是,我们能据此认为北京地铁的工作和制度不够人性化吗?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的地铁都没有“赊票”一说,其中必有原因。正如前文所说,要解决“坐地铁忘带钱包”的困境,有很多妥善的处理方法。
——《京华时报》汤嘉琛
2、这本是一件小事,当事人想让地铁工作人员“通融”一下不是不可以理解,地铁工作人员不同意其“今天上车改天买票”也没错。如果地铁工作人员借给乘客钱买票,会成为一桩好人好事。然而,工作人员不借钱,应了“帮你是情分,不帮是本分”。这表明,在一些人看来,陌生人之间谈不上情分,加上社会信用意识不足,导致虽然一张地铁票值不了多少钱,但在隔膜因素作用下,“几块钱难倒人”。
当事乘客还提出以微信转账的方式让售票员“折现”买票,售票员也没同意。这究竟是因为乘客当时态度不好,还是售票员“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还是要归咎于地铁支付方式上的不与时俱进?恐怕各方都该反省了。但有一点,这名乘客曝光售票员的照片,显然有“出气”的成分,这是此事的舆情转折点。须知,你在自身有小过失的前提下,不能伤害无过错方的权益,试图将问题转嫁给旁人,还那么
理直气壮!
——人民网 蒋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