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两名医生正在看片了解患者病情。
■本报记者 伍婷婷
通讯员 魏 敏 蔡 斌
“我们只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这些看不起病的非洲兄弟。”近日,记者采访南华大学附二医院两名援非医师医学影像科主任医师康卯吉、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龙向阳,听他们讲述两年的异国医疗援助故事。
2013年4月,湖南9名医师抵达非洲津巴布韦首都哈拉雷,开启两年医疗援非工作之旅。南华大学附二医院康卯吉、龙向阳两名医生是此次医疗援非工作组的成员,前不久,他们结束工作回国。
把最精湛的医疗技术带到非洲
“津巴布韦是非洲南部的内陆国家,人口只有1300多万。位于首都哈拉雷的parirenyatwa医院是当地最大的一家公立医院。然而,这个医院的医疗设备和医疗技术水平均十分落后。”康卯吉告诉记者,他在该医院所负责的工作是诊断病情,撰写各类医疗诊断报告,同时指导医院技师操作医疗仪器,看CT片等。龙向阳医生的工作内容则是看门诊,做手术并对当地医生及医学生进行教学,给予他们技术上的指导。
这样的工作并不简单,因语言问题,医师们所写的诊断报告均为英文,与当地人交流也只能使用英语,为此,早在援非工作开启前,援非医师们均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英语培训,这才保证他们能在当地与人正常沟通。
“我们援助的目的不但是为黑人兄弟缺医少药提供帮助,更是为了将先进的医疗技术传授给他们,培养一支永不离开的医疗队。”龙向阳医师告诉记者,当地因医疗技术水平及设备的限制,医生们只会使用开放性手术来治疗,病人痛苦大、恢复慢,住院时间长,花费多。我们的医生过去后,使用中国政府捐赠给他们的输尿管镜、腹腔镜等先进设备,开展了许多微创手术,并教会了当地医生如何操作这些设备,得到了患者的称赞。
稍不留意就有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每天几乎都要写三四十份英文诊断报告,最忙的时候写上六七十份也是常有的事。”康卯吉告诉记者,因当地影像科医师很少,parirenyatwa医院没有当地影像科医生值班,因此,医院的诊断报告均由他一人所写。而龙向阳医师则大部分时间都在手术台上,“平均每个手术日约三台手术,最多的时候也有五、六台,有时晚上还有急诊手术”,两年的时间里,龙向阳做了七八百台手术,治愈了当地数百名病患。
龙向阳对记者说,工作忙碌还可以忍受,最担心的是艾滋病的职业暴露。津巴布韦是一个艾滋病高发国家,有数据统计,津巴布韦全国有30%的人群患有艾滋病。而在泌尿外科病房,感染艾滋病的患者比例高达50%,在接触病患特别是做手术时,稍不留意就有传染疾病的风险。“回国第一件事就是做个HIV检测,所幸的是我们两都平安无事。”龙向阳说。
两年时间义诊5次救治3000名患者
因非洲当地生活条件艰苦,经济水平极低,缺医少药非常严重,广大的贫困百姓看不起病,“小病拖成大病,大病拖到死亡”是当地常见的状态,为了尽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给贫穷老百姓带来健康的希望,此次援非的9名医师时常会到各个乡村开展一些义诊活动。
义诊是一项工作强度非常高的活动,每次为期一天的义诊约有600名病患前来就诊,诊断病情后还免费为患者发放药物。两年时间里,他们一共进行了5次义诊,共医治约3000名病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