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完这本书,你会感到世界不一样
我们的生活,上学放学、花开叶落、车来车往,都是细碎、具体而模式的。我们似乎把一切都看作理所当然,却从未问过为什么会这样?这世界为什么是这个样子?自己从哪里来,世界又是从哪里来?
《苏菲的世界》像一把钥匙,把这样一些宏大、深邃的思考开启,让我们感到生活不仅仅是柴米油盐、吃饭睡觉,还有许多关于世界、时空与人生意义的探寻。
这是挪威作家乔斯坦·贾德创作的一本把哲学与小说进行巧妙融合的奇书。
哲学总给人深奥或虚无的印象,但是《苏菲的世界》却是通俗生动、带着烟火气息的。那些哲学原理、概念和是是非非的东西,都融化在一个叫苏菲的小姑娘的生活与思考之中。书的内容广泛却不紊乱,每个章节都深藏或巧露了一个哲学问题,并且借助故事化、玄机疑问、日记体、书信和可爱的小女生心情,让人读来轻松又有趣。特别是小说通过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比如通过玩积木的过程描述德误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通过皇帝的新衣来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让人们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通过光着身体的男人来表现佛洛依德的潜意识理论等等,让人有豁然开朗、醍醐灌顶之感。
于是,阅完此书再看眼前的世界,似乎太阳已不是那个太阳、月亮也不再是那个月亮了,花草树木、世间百态都渺小而凝练,与自己关系微妙起来。
世界不再是扁平和有形,它的浩淼、丰富和精彩,远超过我们的所见所感。
读完这本书,你还会感到自己不一样
我是谁?这世界为什么有我呢?
当你如同书里的14岁少女苏菲一样思考,走入哲学和价值观的世界,你会感到自己犹如新生,从此眼界不凡,从此找到自我。
《苏菲的世界》的最大魅力就在于此。它不仅仅是一部深入浅出的人类哲学史。如果只是通俗化的哲学教材,那么我们等到大学再学习又有何不可?
处在信息爆炸的今天,青少年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都在飞速的成长着。但我们的学校教育和日常生活,除了给予知识和物质,并未提供有关人生和其意义的价值思考。谁的青春不迷惘,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化的疼痛。
这本书或许因为概念和问题深奥,不能让每个人理解,但它所诠释的生命意义以及智慧,会在不知不觉中影响着孩子们。它不仅能唤醒我们内心深处对生命的敬仰与赞叹、对人生意义的关心与好奇,而且也为每一个人的成长——使生命从混沌走向智慧、由困惑而进入觉悟之境,挂起了一盏盏明亮的桅灯。
或许,我们少读一本世界名著,少看一本童话故事,少品一点心灵鸡汤,并不会过于缺失,但是如果没有读过《苏菲的世界》,我们至少还要在混沌、浅陋之中徘徊几年。
中世纪有句名言:我信,因为荒缪。
走过苏菲的心路历程,就能克服那些年少之时的不安、恐惧、叛逆的因子,给自己一个健康的、完整的世界观。
除了收获哲学知识和小说趣味,我们还有了属于自己的人生思考:去除偏见、迷信和惯例;不做仓促和轻率的判断;追求真理、知识、美善和道德;批判、理性和公正的评论他人与自己……
读完这本书,你会感到未来也不一样
有人说,有三样东西让人涕泪俱下:逝去的美好;无能为力的苦难;永不磨灭的人性光亮……
对于未来,我们不能有了哲学的洞察力和价值观,而流于观感与麻然。我们必须对未来负责,对未来思考与笃行。《苏菲的世界》,作为顶级的畅销书,全球销量超过3亿册,被称之为20世纪最经典的著作之一,除了哲学小说的魅力,更因为它的向上力量,让我们沉溺其中。
喜欢里面的一句话,“当我们仰望天空的时候,其实是在试图找寻回到自我的路”。小说在怪异、离奇之中,告诉我们怎么面对自己的世界的未来。
我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独一无二却又紧密相连的个体。
苏菲是这样,我们也一样。
在这个利益化、碎片化的时代,希望《苏菲的世界》成为我们生命里的一艘小船,把我们送往应该到达的彼岸,或者那悲喜俱在的下一站。
这是我们的使命,因为我们是青少年。
读书
流云的云
作者:(挪)乔斯坦·贾德 译者:萧宝森
出版社:作家出版社
内容推荐:
你是谁?世界从哪里来?14岁的少女苏菲不断接到一些极不寻常的来信,世界像谜团一般在她眼前展开。在一位神秘导师的指引下,苏菲开始思索,她运用少女天生的悟性与后天知识,企图解开这些谜团。然而,事实真相远比她所想的更怪异、更离奇……
这本风靡世界的哲学启蒙书,已翻译成54种语言出版,全球销售超过三亿册,获挪威、德国、西班牙等国图书大奖。
作者乔斯坦·贾德,1952年生于挪威,担任高中哲学教师多年,以《苏菲的世界》一书,奠定全球十大作家的地位。挪威还将环境与发展奖项命名为“苏菲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