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40年来,我市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截至2018年底,全市民营企业数量超过5.8万家,个体工商户超过23.3万家。“总体来说,民营经济的发展,有喜有忧,喜忧参半。”市政协委员伍南方说。
2018年以来,一些民营企业发展遇到“寒冬”。伍南方分析其中原因有三:受国内外大环境影响,一些民营企业举步难艰,调整期还未过去,短期内可能会更难;部分民营企业经营比较粗放,热衷于上规模,负债过高,导致后续乏力;环保整治、监管执法不断加码背景下,民营企业面临新的压力。
纵观民营企业发展史,民营企业都是在困难中成长起来。作为民营企业,持有足够的流动资金是根本。伍南方表示,生意难做时要收缩战线,尤其不能过度负债上规模,改变经营策略,稳健相对保守为主,有助于度过这个“寒冬”。
同时,民企过“寒冬”,也需要政府“雪中送炭”。为此,伍南方建议,要改善税收环境,制定税收政策时着眼于企业发展,抓大放小、促进经济活跃起来。要注意优惠制度实施标准具体化,使之利于解决具体社会问题,比如根据聘用员工的数量,给予某种支持,鼓励聘用员工和自主创业。要减免社会义务和杂费,非公经济大多数规模较小,经营本身状况不稳定,承担社会义务能力较弱,希望地方政府在减轻非公经济税收负担的同时,考虑减免办理缴纳杂费带来的关联管理费、人工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