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无 私
老家是一个大屋场,屋檐搭屋角,四个生产队(现在叫村民小组)连在一起,多为同姓,大人小孩总共有三百多号人。那时候搞的是大集体,大人们天天劳作在一起,小孩们常常也是上学同路,放学同乐。
我们靠河边的两个生产队,与我年龄相仿的男孩有五六个。这五六个臭味相投的男孩,当时是比较让大人们烦心的。放学回家之后干什么都要凑在一堆,一起下河洗澡,一起下塘摸鱼,一起出去打猪草,还会一起摸黑去偷摘瓜果吃。有那么几年,我们这支“捣蛋部队”的名气很大,大人们给了我们一个名号:“巡逻队”。哪家的柚子、桔子熟了、甜了,我们知道得一清二楚,哪家的黄瓜、红薯大了,可以吃了,我们也会弄得明明白白。
记得有一年,时近端午,各家土里种的黄瓜到了可以吃的时候了。一天夜里,我们“巡逻队”的五个人相邀出巡,想去“品尝”最新鲜的黄瓜。从家里出发,由近及远,挨个“巡逻”检查,把一向种菜较好的几户都查了一遍,结果很让大家失望,几家土里的黄瓜个头都还很小。正要打道回府时,队里的一个男孩很干脆地跟大家说:“走,偷我家的吧!我家的黄瓜可以吃了!”大家大喜过望,欣然前往,小饱了一顿口福。
第二天,他妈妈狠狠地骂了一通偷吃者,但是,他没有出卖我们。从那时到现在,我们一致公认他最“大公无私”。
(二)责 任
放牛是儿时的一大乐事。有时面对大人们“不好好读书,想跟一辈子牛屁股啊?”的呵斥,总会一脸的茫然,因为我们怎么也想不出“跟牛屁股”的坏处。一群小朋友,一到放牛时,把牛赶到长满青草的河滩上,就可以开始尽情地玩耍和嬉闹,可以下河洗澡,可以玩“官兵捉强盗”,还可以到人家的土里挖些红薯烤着吃。
放牛也是有责任的。例如放牛时让牛走丢了,这是责任最大,最麻烦的事,虽然俗话说是“放牛亻来 几陪不起牛”,但父母还是要作些赔偿的。还有就是没有看好牛,让牛吃了队里的庄稼、吃了人家私人的菜,也是要挨人家骂,挨家长打的,有时父母还要代为受过,在生产队里的大会上作检讨。所以,一旦玩心太重,没有看好自己的牛,闯了祸,小伙伴都会很紧张。
记得有一次,大伙儿玩得正开心时,突然听到有人高喊:“牛吃菜了!”一时之间,玩伴们作鸟兽散,赶紧各自寻找自己的牛。找着找着,有人对其中一个放牛的小伙伴大叫:“那牛吃的是你们家的菜!”听到之后,这个小伙伴开始有些着急,但当他看清楚在土里吃菜的不是他放的牛时,他不慌不忙的说了一句:“叫它莫!反正不是我的牛!大人又不会骂我,也不得打我!”他跟没事似的,硬是没有跑过去赶牛。
(三)借 口
去外婆家是儿时最开心的一件事。外公外婆一共生育过七个子女,但最后成人的只有我妈一个,所以,我这个“头孙”在外公外婆那里也就特别受宠爱,就是在两个表舅那里也能得到足够的关爱。
小孩小孩,年纪虽小,但是对谁真正宠自己、爱自己心中还是有数的,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找一些理由好好地撒娇,换来外公外婆更多的宠爱。
无论何时,回到娘家,妈妈和外婆都会有说不完的话,家长里短,大事小事,娓娓道来,无始无终。说着说着,就会把我忘在一边。遇到这种情况,我也不会烦躁,只会赶快跟外婆说一声,我到隔壁表舅舅家玩去了,然后溜之大吉。
有一年大年初二,到了外婆家,刚刚拜了一下年,妈妈和外婆就开始了她们的家长里短。我赶紧准备往隔壁表舅舅家走,外婆答应后叮嘱我:“今天不要在舅舅家吃饭。到吃饭时要记得回来。”并且招呼我,下了几天雨,路很滑,走路要小心。玩了一会儿,看到舅舅家里要吃饭了,我开始往外婆家去。穿着一双解放鞋,虽然路很滑,但是,还很想奔一奔,跳两跳。一奔一跳一滑,哗地一声,掉进了水田里。正在不知所措,怕回去挨骂时,外婆大喊了我一声“快回来吃饭”。我顺势放声大哭,说是外婆一声大喊把我吓得摔到了田里。外婆看到我一身狼狈的样子,又听到我的哭声,赶快出来把我背了回去,还不停地对我说:都是外婆不好!都是外婆不好!
哭完之后,我心里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外婆真笨,这么容易就被我骗过去了!到了能够理解外婆的年纪时,我才知道,其实外婆只是“因爱致愚”而已。
吕正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