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女孩因为丢失物品和小红发生口角,在事实还未查明的前提下,这个女孩戴上面具到网上发布了“小红是小偷”的视频。其他同学纷纷跟帖,流言蜚语让小红十分苦恼,同学背后的指指点点让她产生了怕去学校的恐惧。这是护苗网络安全课之拒绝网络欺凌中的片段。
网络欺凌,是网络时代的新现象,即指人们利用互联网做出针对个人或群体的恶意、重复、敌意的伤害行为,以使其他人受到伤害。从表面上来看,“网络欺凌”不像校园欺凌那样直接动手,没有血淋淋的残忍与身体伤害。但是仔细一想,“网络欺凌”这把杀人不见血的软刀子,比校园欺凌更可怕。这种来自虚拟世界的“欺凌”,攻击者更多、时间持续更长、散播范围更广、对受害者造成的心理创伤也更大。网上欺凌的严重性绝对不能低估,曾发生多宗儿童因在网上受到羞辱而患上抑郁症,甚至自毁生命的悲剧。
面对校园欺凌,有法可依,有法可治。但是网络欺凌,由于相关法律的缺失,还是一个监管真空。因为网络欺凌,没有明显看到被欺凌一方受到伤害,但是受欺凌者的声誉、人格尊严以及精神上的伤害和潜在的危害确是巨大的。诸如涉及面广,无处不在、受害人多等。
社交网络网站迅速发展,人们多少感到难以制止网络欺凌行为。尤其是他们在网上互相威吓、羞辱和折磨对方的行为,可以走出监护人、执法人员、社会人士的视线范围,甚至难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校园欺凌行为相比较,网络欺凌确实是难解的棘手问题。唯有法律的及时跟进,加大对“网络欺凌”的处罚。同时,网络的管理,学校的教育项目,以及家长对青少年的帮助等,都发挥功效,才能真正有助于解决网络欺凌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