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若论喝酒写诗,肯定都得服诗仙李白。诗圣杜甫对他都要崇拜得不要不要的,“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李白到底有多爱酒?看他的《将进酒》、《醉吟诗》、《月下独酌》等诗,题目就直接与酒相关,还留有一堆像“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等与酒有关的名句。更让人佩服的是,醉了的李白写诗还会更加带劲,《本事诗·高逸》就载有这样一个典故:唐玄宗与宫人饮酒行乐,召李白赋诗。其时李白虽已酩酊大醉、步履踉跄,但“取笔抒思,略不停缀,十篇立就,更无加点”,《宫中行乐词》一气呵成一挥而就……
但如此就以为李白非得喝酒才能写诗,那可真还有点大错特错。不信?且看《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仙人掌茶(并序)》,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三年(公元744年)在金陵偶遇族侄中孚僧人时,答谢馈赠他诗及仙人掌茶的中孚僧人时所写,是中国传统茶文化中极其重要的诗篇。诗中说,茶是好茶,但中孚禅子你的诗篇更佳,简直就是西子临镜,让我李白如同无盐丑女一般完全惭愧无比——你看,这诗仙李白一喝茶,立马就变得谦虚可爱了,明显比醉酒时文明礼貌、含蓄内敛得多!
概括来看,李白无论喝酒还是品茶,均能出传世名作,只不过其九分是酒,一分才是茶。
二
如果诗仙说服力不够,那继续,我们再来看看其他大神。
比如说,苏轼,东坡老人家。
东坡也好饮酒,作有不少与酒有关的诗词。譬如《水调歌头·中秋》中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譬如《大寒步至东坡赠巢三》中的“我有一瓢酒,独饮良不仁”,譬如《新酿桂酒》中的“收拾小山藏社瓮,招呼明月到芳樽”等等。但实际上,东坡他老人家的酒量并不大,既不能豪饮,也并不贪杯,更多时候其实是喝茶的。甚至于在他笔下,茶就是个绝色女子——“戏作小诗君勿笑,从来佳茗是佳人。”
对待佳人一样的佳茗,东坡是久品不厌。
晚上要品。“簿书鞭扑昼填委,煮茗烧栗宜宵征。”(《次韵僧潜见赠》)
睡觉前也要品。“沐罢巾冠快晚凉,睡余齿颊带茶香。”(《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
起床后还要品。“春浓睡足午窗明,相见新茶如泼乳。”(《越州张中舍寿乐堂》)
行路渴了更要品。“酒困路长惟欲睡,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浣溪沙》)
只可惜,当时的人们还保留着前人加姜、盐等调料煎茶的习惯,东坡的老婆孩子就这样做的,而且还让东坡看见了,写进诗来了——“老妻稚子不知爱,一半已入姜盐煎。” 看诗句都可以想像得出,东坡老人家见姜盐已入茶时那无可奈何的表情!其时的东坡先生,早已爱上了今天泡茶的饮法,毕竟这才更能品出茶的清香味!
东坡还写过一首五言长诗《寄周安孺诗》,全面总结了茶史、茶道、茶品、茶功和自己的饮茶经历,长达六百余字,可能是史上最长的茶诗之一。诗中说,“意爽飘如仙,头轻快如沐”,意思就是喝茶能够保持头脑清醒,比整日醉醺醺地喝酒要好得多,这是多么痛的领悟!
由此看来,东坡的大作,可算酒五分,茶五分,酒茶平分秋色!
三
最后,说说陆游。
陆游可能是最懂中庸之道的诗人了。他好酒,却从不贪杯,堪称古代最能节制自己的诗人之一。在《闲适》一诗中他说的“饮酒不至狂,对客不至疲”,就对如何把握饮酒的度作出了很好的诠释。但把握饮酒的度就够了吗?陆游老先生厉害的一面又展现了出来,他选择相伴一生的,不是酒,而是清心寡欲的茶!
陆游爱茶到什么程度?看看他对同姓的茶圣陆羽如何推崇备至你就可想而知。陆羽号“桑苎”、“竟陵”,陆游就自称“桑苎家”、“老桑苎”、“竟陵翁”。陆羽《茶经》中说煮茶要择好水,“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陆游泡茶就干脆选用刚刚降落的雪水,“雪液清甘涨井泉,自携茶灶就烹煎。”更令人目瞪口呆的是,其一生所作诗中,与茶有关的就多达三百多首!估计历史上写茶诗最多的诗人当中,陆游完全可以一骑绝尘地走在前列……
像“归来何事添幽致,小灶灯前自煮茶。”像“眼明身健残年足,饭软茶甘万事忘。”这些表面的闲适之下,并不是因为他心境平和、寄情茶道、不问世事,其实陆游他从来就没有“万事忘”,要忘也顶多不过是忘了个人的荣辱得失,而南宋沦丧的国土和国民,他始终都刻骨铭心!
在他的《啜茶示儿辈》中,忧国忧民之情,呼之欲出:
“围坐团栾且勿哗,饭余共举此瓯茶。粗知道义死无憾,已迫耄期生有涯。小圃花光还满眼,高城漏鼓不停挝。闲人一笑真当勉,小榼何妨问酒家。”
喝茶,竟然还喝出了爱国情怀!只是陆游这修为,可见茶已占了九分,酒已不过是微不足道的一分!
四
总的来看,饮茶益寿延年,喝酒伤身误事。世人都承认人生四害是“酒色财气”,酒更是高居首位。前面诗仙李白一生豪饮,“终因饮酒过度醉死宣城”(旧唐书·文苑传)。诗圣杜甫也因酒丧命,唐人郑处诲《明皇杂录》载,“杜甫客耒阳,游岳祠,……县令具舟迎之,令尝牛炙白酒……甫饮过多,一夕而卒。”去世之时,李白62岁,杜甫才58岁,都正当盛年。如果多在人世几十年,后人该多见到多少雄奇诗篇?倒是好茶而不贪杯的陆游,品茗作诗,诗一样超凡脱俗、超然世味,最终85岁高寿才寿终正寝——清茶一杯诗百篇,不亦快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