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罗文鹏
“书,是人类精神的灵魂。”从他有记忆的那一天起,爸爸就经常在他耳边念叨着。肖爸爸喜欢读书,除了专业书籍外,他看得最多的就是小说、人文社科和历史古籍类的书。肖博雅说,受爸爸的影响最大。
“爸爸在外地工作,他经常给我打电话,在电话里鼓励我要多看书,看好书。他也经常从网上给我邮购书籍,还帮我办理了图书馆借书卡。”肖博雅偶尔也翻看爸爸的书,似懂非懂的,但还是饶有兴趣。
从简单的绘本开始,到带拼音的小读物,再到一个个小故事,最后到古今名著的大部头书。掐指算来,肖博亚啃了大大小小上百本了。如:《妈妈讲故事》《三毛从军记》《父与子》《中华百科全书》《十万个为什么》《爱的教育》《海底两万里》、《草房子》《有一天妈妈老了》《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小游戏大科学》《三国演义》等等。其中有些书,他翻来覆去地看了五六遍。
“阅读让我脑洞大开。”肖博亚说,“这个世界上我不明白的东西太多了,所以我很小的时候就有问不完的‘为什么’。”每当他求助爸爸的时候,肖爸爸会耐心地跟他解释,但对于一些相对简单的问题他就会扔下一句“找书看去”。于是,他就一头扎进书里去寻求答案。
前两年,肖博亚对神舟飞船简直到了痴迷的程度,从“神一”到“神九”,再到“嫦娥五号”,他有很多很多的好奇与不解。对于这些“高大上”的问题,肖爸爸从不糊弄,他都是自己先查找资料,然后再讲给儿子听。长期以来,肖博亚形成了“看书,找答案,解决问题”的模式,他发现一个“神奇”的现象:凡是他自己找来的答案,即使过了很久也不会忘记。“也许,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的原因吧。”他常常这么想。
由于看的书比较多,肖博亚的写作水平也是水涨船高,在不同层次的征文大赛上获得过许多奖项。2015年6月,他的《端午情思——纪念册》在石鼓区“我心中的端午节”征文评比中获小学组二等奖;2014年6月,他的《我的中国梦》在全国青少年五好小公民“美丽中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中,获得征文比赛三等奖;2012年12月,在首届衡阳市“雏鹰展翅杯”小学生作文竞赛中荣获二等奖;2011年7月,在人民路小学荣获经典诵读一等奖;2008年,他的书画作品在毛里求斯第十三届世界和平书画国际青少年儿童书画评比中荣获铜奖等等。此外,他还多次获得所在学校语文比赛一等奖、“三独比赛”二等奖、校级“三好学生”等。
有一次,肖爸爸意味深长地对儿子说:“读书好比吃饭。吃饭是强健体力,读书是强健脑力。二者同时强健了,才算得上是一个完整的人。”肖博亚听着似懂非懂,但他坚定了一个信念:读更多的书,让自己更完整、更完美!
小档案
少儿阅读之星
肖博亚,11岁,第五届“三湘少年儿童优秀阅读个人”、第五届“衡阳市少年儿童阅读之星”。家有藏书约230册,在浓浓书香的熏陶下,从小热爱阅读,屡次获得征文大赛的优异名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