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三百首》,大概是对我人生影响最大的一本书。奠定了我整个青少年时代的阅读方向,也塑造了我的性格和人生理想。
这本书说好听的是家喻户晓,说难听点则是烂大街,哪哪都有。但也正是这样,容易灯下黑,被人草草翻过便束之高阁。其实,阅读古典诗词,无论怎么强调心领神会,最终还是离不开死记硬背。张嘴就能来,那些清词丽句才真正融到你的血脉里,成为人生的财富。
从我十岁左右开始读《唐诗三百首》,读了二十多年,仍没有读透,仍没有背完。小时候生活在镇上,只能买到盗版,纸张粗劣自不待言,注音和释文也是语焉不详甚至错漏百出。导致那时一知半解,有些句子还背错了。直到上大学,慢慢知道选择出版商,认准了中华书局的权威版本,这才纠正了很多错误,也厘清了很多困扰我多年的问题。
作为童蒙读物,《千家诗》也很好,清丽绝伦,朗朗上口,但风格难免有些单一,过于清浅,少了分量。相比之下,《唐诗三百首》更加开阔深湛,它涵盖诸种体例,选诗更为精准,唐代最著名最重量级的诗人最脍炙人口的作品,基本上都选入其中了。相比于我们在历史课本上看到的干巴巴的叙述,这些鲜活的作品才真正淋漓尽致地呈现了那个朝代的盛世芳华。
全书在体例上分为古诗、乐府、律诗、绝句诸种类别,从诗的难度、深广度来讲,古诗和乐府要胜一筹,但对一般读者尤其青少年来讲,难免有些古奥艰深甚至佶屈聱牙。包括脍炙人口的名作《蜀道难》、《梦游天姥吟留别》、《丽人行》、《哀王孙》、《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山石》、《燕歌行》、《洛阳女儿行》等,首先要读懂所有句子就不容易,即便你花费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把注释和译文都看明白了,却未必就能马上欣赏其高妙动人处。所以虽然古诗和乐府占据了《唐诗三百首》的前半本,阅读时我们不妨暂且押后,等到把绝句和律诗都读得差不多也背得差不多了,再来啃这两块难啃的骨头。那时,有了一定的基础,理解和鉴赏的能力都会大大提高,再来面对那些乍看起来有些吓人的长诗,会从容很多。
唐人绝句多清新俊逸之作,因其篇幅短小朗朗上口而易于流传,自古以来便深受读者喜欢。清朝初年的诗坛领袖王士 还曾专门编辑《唐人万首绝句选》一书,择其要者以示普通读者。绝句最能展示唐人的灵思和情趣,往往看似信手拈来,毫不费力,实则千锤百炼,精深隽永。许多妇孺皆知的千古名句,往往都出在绝句里。
律诗诞生之初曾是文人墨客间宴席酬唱、人情往还的工具,发展到后来,才逐渐承载起唐人的羁旅愁思、离情别绪和家国情怀等等。律诗的格律比绝句更严格,也更需要技艺、结构和章法,也正因此,常常能写得更加深沉阔大。
绝句和律诗都很适合背诵,背多了之后自然会有种语感,不会吟诗也会吟。
一味地读诗背诗或许会有些枯燥,作为辅助,可以读一些唐诗故事之类的书,培养兴趣,营造氛围。很多诗人的人生都是跌宕起伏,不乏各种八卦小料,以他们为参照,陶冶性情之外,我们也能悟出很多人生道理。
彭敏,1983年生于湖南衡阳,2002-2009年先后就读于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中国当代文学硕士。现《诗刊》杂志社编辑。曾获人民文学短篇小说年度新人奖、中央电视台第二届中国成语大会年度总冠军、第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媒体竞赛团年度总冠军。出版励志散文集《被嘲笑过的梦想,总有一天会让你闪闪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