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2年03月15日 星期四      
当前版: B09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南岳七十二峰离我们有多远
  岣嵝峰负重挑战赛前合影之二
  赛前总动员之一
  雾气弥漫的雷钵岭山顶合影
  南岳游客
  ■文/徐文伟 图/文伟 寒冰

  昔人云:“南岳之胜在七十二峰。”七十二峰层峦叠嶂,绵延起伏,自古以来,群贤毕至,演奏出动人心弦的历史文化乐章,孕育了源远流长的人文脉络,构成了绚丽多彩的名峰文化,也璀璨出举足轻重的湖湘文化。

  据1996年版《南岳志》中记载:“七十二峰的分布情况为:衡阳市一峰,衡阳县六峰,南岳区四十四峰,衡山县十三峰,衡东县三峰,湘潭县四峰,长沙市一峰。”随着近年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户外运动的蔚然兴起,不少山峰正在揭开神秘面纱,甚至被开发出来。智者乐山,仁者乐水。作为山水文化的一道亮丽风景,南岳七十二峰离我们有多远?

  七十二峰的历史脉络

  衡山有峰名,始于三国。魏人张揖撰《广雅》说:“衡州南岳有岣嵝峰。”同时出现的有祝融峰。专家分析,三国以后相继形成一些峰名,主要是因为:一是衡山位于江南,当时地处偏僻,交通阻隔,人烟稀少,深山人迹罕至,缺乏形成峰名的条件,即便有峰名也难以传播出去。东汉末年以后,衡山被民间称为南岳,向往自然的一些文人雅士来此游览、考察,进入山区腹地的人逐渐增多,这就为峰名的形成和传播创造了条件。二是三国鼎立和南北对峙的局面,使统治者看到了利用山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争取军事胜利的重要性,因而对衡山地区给予了一定程度的重视和开发。对衡山形成更多峰名起过重要作用的是南北朝刘宋时的徐灵期。他的贡献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为此山划定了山界。他通过初步考察,对衡山庞大的山体第一次作出了明确的界定:“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衡山记》)即是说,凡此范围内之峰,皆属衡山之峰,这就为人们准确判断某峰是否属于衡山山系提供了有力依据。二是确定名峰之数。他为衡山确定了名峰数:“山有七十二峰。”其实,衡山在当时还没有七十二个峰名,他也数不出七十二个峰名。其所以说此山有“七十二峰”,乃是取中国古代数文化中极阳之数九与极阴之数八之乘积所得,意在形容峰多。后来,由于“七十二峰”广为流传,人们视为实数,南岳名峰也就以此为限。

  据胡健生先生编著的由岳麓书社1999年出版的《南岳旅游文化概论》中介绍:南岳七十二峰峰名全部形成的具体时间难以考知。从现存资料看,历史上第一个全部列出七十二个峰名的是南宋道士陈田夫。陈田夫居南岳近三十年,经常往来于衡山之间,熟谙其地形、名胜与传说,而写出了《南岳总胜集》一书。书中列述的七十二峰是:祝融、紫盖、云密、石禀、天柱、朝阳、侧刀、惠日、碧萝、烟霞、金简、会仙、降真、仙岩、芙蓉、灵隐、碧云、栖真、灵芝、华盖、紫霄、喜阳、赤帝、轸宿、柿蒂、灵应、瑰霄、石囷、香炉、日盖、女善、集贤、吐雾、巾子、白马、马鞍、弥勒、碧鹫、白云、高奇、狭峙、灵麓、石榴、采霞、白石、永泰、九女、云龙、双石、明月、青岑、普贤、岣嵝、会善、潜圣、莲花、天堂、祥光、回雁、弥陀、屏嶂、永和、耆阇、灵药、碧岫、安上、灵禽、凤凰、文殊、掷钵、瑞应、云居。从此,南岳七十二名峰由虚变实,一一有了名字。

  款款而来的七十二峰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

  衡阳日报社总编安青先生曾在《衡阳文坛为什么诗人居多》撰文时称,这与衡阳的山川地貌及其人文历史有关。在讲到衡阳的地貌时,他认为,衡阳山高水长,人一旦置身于这种山高水长的环境,极易激发跌宕起伏的诗意情怀,也极易形成浪漫张扬的诗人气质。这个重要的自然因素使得衡阳盛产诗人。诗人的气质是山高水长赋予的,诗人的个性也是山高水长特制的。因此,离开了山高水长的特定环境,诗人的根基就不会扎实。七十二峰离诗人很近,离名人很近。

  诚然,南岳七十二峰诞生了一批令人仰视的人物,但,红花尚需绿叶配,一大批默默无闻的人与七十二峰朝夕相处,吮吸着这里的灵气,一代代传承着这里的文明。其实,七十二峰与我们普通人也是息息相关,紧密相联。如今,大量的户外徒步者(包括探险者、旅游者)、摄影爱好者、香客等等蜂拥而至,在人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与拥抱中,在心与身的交融与洗礼中,顿感健康与快乐联袂而来,精神与物质相得益彰,环境与文化如影随形。

  七十二峰已引起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已开发、正开发、待开发的旅游景点,一方方风水宝地也大大推动了旅游业强劲的发展势头。

  七十二峰还需细考量

  南岳七十二峰,也是发展变化的。

  据《南岳旅游文化概论》中介绍:南宋时所列七十二峰,到元、明时,有的已找不到对应之峰,有的已为别的峰所取代,有的已改变了名字。明嘉靖《衡州府志》所列峰名与《总胜集》已有区别。王船山《南岳赋》中所说到的一些名峰,不少是《总胜集》中所没有的。至清代,南岳七十二峰已有多种说法,具代表性的是李祀柳的《七十二峰歌》。其《歌》有两首,兹录一首:“天台天柱耸天堂,回雁云居最喜阳。双石白云蒸碧岫,瑰霄惠日放祥光。烟霞安上香炉表,屏障永参石禀旁。岳麓日华亭秀丽,石囷云密岁丰穰。莲花一朵观音坐,金简双持赤帝庄。会善好游灵药径,降真酣醉晓霞浆。仙岩崱屴文殊刹,朝日芙蓉九女妆。轸宿永和明月皎,红花瑞应碧萝香。快驰白马追狮子,须识灵禽即凤凰。雷祖采霞白石罅,耆阇掷钵碧云乡。朱明华盖遮巾紫,灵应弥陀驾鹤黄。岣嵝碑边潜圣迹,紫云院里集贤良。云龙吐雾青岑失,翠鹫栖真紫盖张。绝妙高峰云隐隐,会仙捷步祝融冈。”将此歌与《总胜集》作一对照,峰名完全相同的有五十四个,同峰异名的有八个,峰名不同的有十个。此后,世人列数南岳七十二峰名,多以李《歌》为据。清光绪年间李元度主修的《南岳志》,所列七十二峰与李《歌》相同。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衡阳市方志办编印的《衡阳市地名志》,七十二岁峰名亦无改变。不过,需要指出的是,从地理上看,有的峰本在衡山山体范围内,又曾有志书记载为七十二峰之一,却未将其列入内,如韶峰,韶山的最高峰,海拔518.9米,就属此种情况——它从衡山北行约一百公里,至湘潭、湘乡交界处,突然高耸,撑天立地,拔起一座险峰,有如寒光闪闪的利剑,又似巨鲸泅海喷吐的水柱,属南岳衡山第七十一峰,比第七十二峰的岳麓峰高出200多米,伟人毛泽东就诞生在这里。

  值得一提的是,衡南县分东、南、西三面环绕衡阳市区,到底衡南县有没有山峰属南岳七十二峰呢?按“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的界定,从地理位置看,衡南县南面分布的山峰自不在衡山山系七十二峰之列,其东面有不少山峰,最高峰天光峰,海拔815米;西面也有以岐山为代表的山峰,海拔800米。从衡南县交通地图上看到,天光峰、岐山与首峰回雁峰的纬度位置大体相当,前者在地理位置上属罗霄山系,后者属南岭山系,大云山脉的余脉,而非衡山山系,但按人们传统的说法,岐山属七十二峰之一,它是由凤凰山、火焰山、雷狙峰、仙鹅岭等二十八个景点组成,因主峰叫凤凰山,因此岐山古又称凤凰山,但有人误以为“快弛白马追狮子,须识灵禽即凤凰”(清人《七十二峰》的诗句)所颂是现在的衡南岐山(凤凰山),它其实指的是位于衡东县杨桥镇凤凰村的凤凰峰(海拔599.5米),属南岳七十二峰之一(《南岳志》中有记载)。衡南县岐山(凤凰山)实则在七十二峰名单中未有其名,有人张冠李戴地把衡南县的岐山(凤凰山)当成衡东县的凤凰峰了。但按当地人的说法,仍普遍认为岐山属七十二峰之一,以至在许多颂扬岐山的文章中、报刊上、网络里都是言之凿凿。另外,衡南县车江镇的十牛峰,衡南县栗江镇的城基、杨梅两峰,按当地人的习惯说法,均在七十二峰之列,但事实上,七十二峰未有其名,也并未在“回雁为首,岳麓为足”的山体界定范围内。至于是不是属于七十二峰另一种版本,因无相关资料佐证就不好妄加断定了。

  据衡阳市登山协会会长赵宇介绍,多年来,他几乎遍寻了衡阳市的山峰,但是,在七十二峰中,如衡山等一些地方的山峰,有的峰名与七十二峰已对不上号,或是再也寻觅不到,这种现象还是存在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B01版:版面一
   第B02版:版面二
   第B03版:版面三
   第B04版:版面四
   第B05版:版面五
   第B06版:版面六
   第B07版:版面七
   第B08版:版面八
   第B09版:版面九
   第B10版:版面十
   第B11版:版面十一
   第B12版:版面十二
   第B13版:版面十三
   第B14版:版面十四
   第B15版:版面十五
   第B16版:版面十六
南岳七十二峰离我们有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