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车深陷泥浆,人车被困
3月6日,仍是一个不利出行的天气——阴雨连绵已经持续很长时间了。
当天上午,邓先生和万先生驱车赶往高铁衡阳东站,准备坐高铁去长沙出差。由于下午还要赶回,他们便决定抄近路,赶时间。
不久,小车行至一段积满了黄泥水的烂路前,这是衡州大道的一段引路,修建尚未完工。
虽说只有大约500米的距离,但他们不知深浅,心里没底,便问一个路人是否过得去,得到的答复是“能”,他们这才将车开进坑洼泥路中。
车子在这段坎坷路上又滑又巅簸地行走着。快到烂路中间的时候,他们发现越来越不对劲了——泥水越来越深,甚至淹没了车引擎盖。
坐在副驾驶座上的万先生要邓先生赶快加油猛冲,千万不能熄火。
车冲了一段距离。不料,在离“岸”还有10来米的时候,底盘搁到了水中一个小“泥礁”上,整个车悬在水中,再怎么驱动都无济于事了。
此时,小车被泥浆水“浸泡”,车门不能打开,如果打开,泥浆水全会灌进来。后来的事可以证明当时泥浆之深之多——车被拖出来后,洗车都洗了个把小时。
人车全被困了!在叹了一声“今天落难了”之后,他们开始打电话“求救”。
一位在物流行业的朋友答应派车前往拖车,然而,由于一时没有空车,所以个把小时过去了,救援车辆还没有来。
救援:
探入泥浆摸索,拖出两车
没办法,他们只好在记忆中再细细搜索,看还有谁能“救”他们。
远亲不如近邻!万先生突然想到,就在附近就有一个熟人,是珠晖区和平乡湖东村支部书记,叫朱诗涤。万先生马上向朱诗涤致电“求救”。
仅仅15分钟,一辆三轮摩托便嘎然而至,一辆货车紧随其后。
朱诗涤和村会计曾维新从摩托车上跳下,货车上的石康民也迅速跳了下来,现年51岁的他是该村象山村民小组组长。
大家经过一番察看并讨论之后,石康民开车将货车倒进泥浆路中最便于拖车的位置。
然而,泥水太深,已经漫过引擎盖,要想给小车套上钢丝绳,就必须到泥水中摸索。石康民决定脱鞋赤脚下水,然而朱诗涤制止了他,因为当时的气温只有6至7℃,水里太冷。
于是,曾维新开摩托到石康民家拿来靴子,不料一试,短了!曾维新又开车到3公里开外的自己家拿来长靴子。
石康民穿上靴子,戴上手套,用一只手在泥水中摸索,发现小车前面没有挂钩,只是在保险杆中间有个洞。
这个洞很小,石康民感觉到,要将钢丝绳穿进洞里不是那么简单,靠一只手根本不行。于是他脱去外衣和一件厚毛衣,只穿着薄毛衣,又取下手表,叫人帮他将衣袖挽上去。
首先,他试图将一根扳手插进去,没有成功。
尔后,他又用一根环形三角皮带去穿,发现也粗了,穿不进。
手上全是泥水的石康民叫人从他裤带上取下钥匙圈上的小刀,他就用这把小刀像拉锯一样将环形三角皮带割断。
石康民再次摸进泥水中。皮带由环形变成线形,双的变成单的,这一次终于可以了——套进去了。
接着,他用钢丝绳将货车与三角皮带连起来,开车拖拉。
在被困近2个小时后,小车终于脱离泥浆,被货车牵引到了“岸”上。
令人称奇的是,小车刚一上岸,钢丝绳就断了。
在整个操作过程,石康民都是在泥水中摸索;而在整个救援过程中,冷雨也一直没有歇过,而且后来越下越大,他们没带雨具,全被打湿了,后来三个人都感冒了。这令邓先生特别感动,请记者一定要去采访报道他们,弘扬这种美德。
如果说,救援小车是因为熟人关系,那么紧接着发生的一件事,则充分证明他们是助人为乐的。
还在救援小车时,一辆越野车从烂路那头开了过来。朱诗涤他们猛打手势,示意司机不要开过来了。对方可能觉得越野车底盘高些,应该没问题,所以还是继续往前开,不料结果也陷入泥中,动弹不得。石康民又倒车,下到泥水中套钢丝绳,拖车。
车出来后,素不相识的司机非常感激,留下电话,称以后有他帮得上忙的,尽管找他。
好人:
助人已是常事,不图回报
事实上,石康民为别人拖车的事已经有很多次了。
早个把月的一个晚上,已经是10:00来钟了,一辆小型货车也陷入这段泥水路中。司机向周围村民打听,寻求帮助,村民都“推荐”石康民,因为他办了一个小厂,有台货车,又肯帮忙。司机于是找上门来,石康民二话不说,拿起工具开车就走。借着车灯光,他在泥水中操作了一阵之后,将车拖了出来。
司机感激不已,当即拿出500元感谢他,他却怎么也不肯要,说这是小事,没关系;司机要他留姓名,他也怎么都不愿留,收起工具就开车回家。司机又开车追到他家,硬要塞给他500元。石康民没办法,只好等司机出了他家门后,将钱给了司机,就“毫不客气”地关上了门,再在门里面客气地给司机送行。
石康民为别人拖车又不要报酬,为何呢?记者在随后的采访中得知,原来他本来就是个助人为乐的人,不仅不要回报,而且做了好事不愿留名。
事实上,“只要他知道,他都愿意帮忙,这些事他是经常做的。”曾维新说,在石康民做的好事中,帮邓先生拖车只能算是一件“平凡小事”了。此时记者才想起,难怪在采访石康民时,他总是说:“小事,小事,好小的事,举手之劳。”但是问到他平常做了些什么好事时,他却不怎么讲,总是说“算不得什么”。于是记者只好进行边缘采访。
衡阳市俊章医院就坐落在石康民所在的组——象山组。听说是采访关于石康民的事,俊章医院院长李先波顿时兴致高涨,带着发自内心的赞扬、敬佩,李先波滔滔不绝地讲开了。
李先波说:“石康民很有爱心,很有同情心。”他介绍说,有一个残疾人,截了肢,就住在俊章医院隔壁,他是从外地来的,与石康民无亲无故。石康民见他残疾,生活非常困难,便不吝人力物力财力地帮他,用自己的车帮他拖来建筑材料建好房子,又亲自跑到银行为他贷款,为他协调关系租场地,让他办起了养猪场。如今,这家人不仅有了温暖的住所,而且生活质量大大改观,他们对石康民感激不已。
他不只是对残疾人如此,对村民亦是“有忙就帮”。有一年,快到大年三十了,一村民家里起火,他放下手里的年货就赶了过去。
一个孤儿,家里房子要倒了,他自己带头奉献,又到处募捐,并且出劳力帮他将房子建好,又为他争取了低保。
他自己带头捐献,集资修路,将一个“都可以养鱼了”的烂路修好了,既极大地方便了村民的出入,也方便了外地车辆行走;原来村民的电灯像萤火虫一样,他跑电业部门衔接,如今电压正常了;他连连开塘,让村民养鱼创收;至于为村民办医保、用自己的货车给村民拉货等走脚跑腿的事或劳力活,那已经是不计其数的了,他都不厌其烦。
李先波说:“有时候路烂了,他就自己掏钱,开车拖来沙子、卵石、土,不声不响地将路填平,如果不是有人看见,都不知道是谁做的。”
“这只是我们看到的,没看到的我们就不知道了,还不知道有多少。”曾维新说。
石康民担任该组组长已经有19年了,哪一户他都帮过忙,他被评为先进、“优秀共产党员”已经是经常的事了。
本报记者 莫雪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