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公的一生是勤劳的一生。在他手里,为了谋生,家搬了好几次。从泥砖房到红砖房,房子越建越好,家里的人丁也越来越兴旺。为了维持一家老小的生活,他带领全家人辛勤地在田间地头耕耘着,汗珠子摔成了八瓣。70多岁了,他仍耐不住清闲,肩挑着,手提着,背扛着,他把自家山上产的、地里种的、水里养的、田里长的、家里加工的一些东西拿到外面、拿到街上去卖,换一些零花钱。有时实在没有东西出售,他便在集市上临时以较便宜的价钱买进一些蔬菜和蛋类,再以微薄的盈利卖给别人,赚一点差价。80多岁了,人更老了,背更驼了,他依旧不愿停下来歇一歇。他多次不肯听从家人和亲朋戚友的劝告,怀着对田地的那一份刻骨铭心的感情,他老人家不但种着自家的责任田,还承包下组里的公田和别人不愿意种的田地。最多时,达10余亩。为此,村里不少人经常当着外公的面打趣道:“只要有你安爹在一日,我们都没机会承包别人的田来耕种!”外公笑而作答:“你们不种,我种,我就不相信稻谷没人要!”外公深知“人勤地肥”的道理,为了“伺候”好田地,他每天风里来,雨里去,渴了喝杯水,热了擦把汗。他弯着腰,驼着背,在狭窄的田塍上爬来爬去。他一锄锄、一块块、一丘丘、一亩亩,不知辛劳地耕作。虽如牛负重,但笑容始终挂满他饱经风霜的脸庞。在收获自己的汗水和别人的赞赏之时,他收取了累累的果实,家里的谷子堆积如山。看着这些谷子,外公得意地笑了。因为这些谷子,既是来自田地丰收的果实,更是对他付出辛勤劳作的回报。它们放在家里,他看着舒坦、惬意,拿出去可以换钱。回忆过去忍饥挨饿的辛酸岁月,看看现在自家吃都吃不完的稻谷,对党和国家的满腔感激之情顿时涌上他的心头。
外公的一生是富有爱心的一生。南岳区一陈姓村民因为夫妻感情不和,将襁褓中的儿子陈健扔在柴堆上,各自赌气一去不回头。外公刚好经过那儿,看到孩子嗷嗷待哺,而无人问津,怜爱之心油然而生。他忘记了自己出行的目的,抱起孩子,给附近的知情人留下姓名和地址便跑回了家。从此,外公外婆便多了一个儿子。外公教育他,引导他,培养他,直至陈健长大成人,他才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外公一家。对陌生人尚且如此富有爱心,对自己的亲人就更不用说了。小姨妈找了一位军人,在四川某部队服役。天南地北,两地分居。外公便腾出一间房给他们做新房。表妹小方生在外公家,长在外公家。她小时候管外公叫“爷爷”,管外婆叫“奶奶”。不管是小时候叫“爷爷”、“奶奶”,还是长大后叫“外公”、“外婆”,外公待她比亲孙子还要亲。这一照看便是20来年。小方人大了,长高了,懂事了,而外公变老了,背驼了,行动越来越困难了。如今,小方大学快毕业了,可外公却走了,而且一去不回头了。
可亲可敬的外公呀,您一生勤劳,永远不知疲倦,您勤劳善良的品德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