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报网首页 |   版面导航
2011年09月08日 星期四      
当前版: B11版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期   下一期 往期
上一篇    下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   
怀念儿时的中秋
  □  尹文策

  中秋节与一个人的生日一样——年年都有,我却格外怀念儿时家乡的中秋节。她虽历日久,却像一坛老酒一样淳香可口,虽经岁月风霜,却像梅花一样清香诱人。

  那时,我们中秋节的特色食品是糯米粑粑,它与月饼一样,没有它,中秋乏味;没有它,中秋变味。它的制作过程使中秋节的气氛浓,节日欢,人人乐,大人和小孩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中。

  从颗粒状的米变成做粑粑的细细粉末,在那个时代是由石磨来完成的,笨重的石磨是一个家庭主妇单独无法推动的。到了这一天,左邻右舍的主妇们自然聚在一起,相互帮助来完成碎粉的任务。奇怪的是,她们平日津津乐道的三姑六婆的趣事,张三李四的风流韵事在此时统统不讲,有的主妇专讲那年的中秋节晚上“天狗吃月”,害得她家男人在禾坪上放开嗓子大喊:“天狗吃月、凡人救难。”喊破嗓子,终于将“天狗”吓跑了,救出了月亮。她那高兴劲儿,自豪的表情,好像她男人就是月亮的救世主。

  有的主妇则述说那年的中秋节月亮格外明朗、清晰,月亮中那棵大树下的老翁编织草鞋的形态被她看得清清楚楚,说到精彩处,她还停了石磨,模仿那老翁的动作,并说:“我们凡人穿上那草鞋便可以上天入地。”说得我们小孩心痒痒,很想得到月亮中那老翁的草鞋,祈盼着今天中秋节的月亮更加清晰,好让我们向老翁讨要草鞋。

  吃了具有中秋节节日味道的中餐后,大人们便安排我们去油桐树上摘叶子做荷叶包粑粑,此时,我们小孩们又一次感受中秋节日的快乐。油桐树此时正像一把张开的大伞,我们小孩像小猴一样在每一棵树上蹿上蹿下,寻找宽阔的叶子,待到任务完成,我们一群小孩已分散在各棵树上,被树叶遮着,一会儿,不知是哪棵树上飘来本地韵味的歌声:“一拉拉来二拉拉,拉起那边亻来 仉来对歌,好歌丑歌随你唱,千万莫唱骂人歌,啊啦……”一声长号后,歌声从各棵树上,此起彼落地唱起来,如果听到女孩的歌声,男孩们便不约而同地从各棵树上大声嚷起来:“唱得好,再唱一个。”也有再唱的,也有报以笑声的,整个油桐树林成了歌的海洋,到了各自回家的时候,小伙伴们依依不舍,他们知道,这样的快乐又要等到明年的中秋。

  没有电视机的中秋节晚上,节日的气氛更浓。大人们搬着凳子坐在禾坪上,轻轻地、悠闲地摇着手中的扇,眼睛盯着月亮,他们是在关注“天狗吃月”的大事。小孩们正围着小方桌,吃着大人们为赏月而准备的食品,磕着炒得又香又脆的自家种的葵瓜子;吃着用一种野草薰得又甜又润喉的野枇杷,自然少不了用白糖拌着的糯米粑粑,当如洗的皓月普照大地,大人们如释重负地说道:“今年的月亮不会被‘天狗’吃了。”而我们小孩则将手伸向月亮,口中大声念道:“月光光,向你讨点药给我杂(涂)耳朵……”

  家乡的中秋节具有浓厚乡土的节日韵味,我至今怀念着她。

上一篇    下一篇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B01版:版面一
   第B02版:版面二
   第B03版:版面三
   第B04版:版面四
   第B05版:版面五
   第B06版:版面六
   第B07版:版面七
   第B08版:版面八
   第B09版:版面九
   第B10版:版面十
   第B11版:版面十一
   第B12版:版面十二
   第B13版:版面十三
   第B14版:版面十四
   第B15版:版面十五
   第B16版:版面十六
怀念儿时的中秋
勤 劳 的 外 公
那些“蚁居”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