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中秋到,逛过解放路口南北特食品厂门市部的人,是否注意到:酥薄月的口味越来越多了?
据说,1976年之前,酥薄月的口味非常单一:桂花味。大家习以为常,好像酥薄月就该是那“一种”口味。直到1981年,厂长鲁振华试图找出完美的酥薄月口味,他用科学的方法调查发现,每个人对石鼓牌酥薄月的见解都有出入,没有单一完美。这个发现让他们后来推出“水果”、“枣蓉”、“莲蓉”三种分众口味,结果大卖,也让市场迅速扩大,并一举夺得“国家优质产品银质奖”,至今已逾三十年。
很简单平常吗?的确,没有“单一完美”的商品概念已不稀奇,不但,我们生活中常常难免看到迷信单一完美的例子,而且该问,每一步棋都是下在对的位置上吗?
本月起,我得背起行囊赴清华园攻读EMBA硕士学位。回想起十二年前,时任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的陈林泉同志曾三次力劝:“文龙啊,你写稿子有速度、动脑子有深度、创牌子有气度,趁年轻再深造一下嘛,不能耽误了!”当时,我正迷恋安小家生小孩过小日子,这一溜过去竟已生肖一轮。
我理解,爬格子这角色是最被全天下的有闲族觊觎的角色,忧患老挂在心里、冷血看流弊、慧眼识真知。因此,这些日子,当我开始准备从“笔虫”转变成“经济动物”的时候,朋友们也都依惯例道贺,但我真不知道如何回应。我怀疑:我的生命是否将陷入对忧患、流弊、增长诸多问题的无止境研究和针砭?
所幸,不断有同侪说服我收起情绪,往好处想,一同攀登经济学的“喜马拉雅山”创造历史,毕竟是一个能创造梦想、提供舞台、成就很多人的机会。
这就是我即将接受的矛盾,若要解释自己的心路历程,显得矫情;若要回应谢谢,却又不是我肺腑之言。作了十多年嫁衣裳,很过瘾!像躲在电影幕后的导演,完成了一部又一部精彩与经典。但扪心自问:或许在单一完美舒适圈太久了。
在反复与矛盾中,我一直忽略我的老师——陈林泉老秘书长的谆谆教导。当时,我没想到,他做到了有原则、有风度、知进退,坦然从高位隐退。对于他想隐退、要离任的决定,我一直不以为然。
直到这个周末,我回老家看父亲,他缓缓地指着两拎袋透着烘烤温热的石鼓牌酥薄月饼说:“这不是什么昂贵的东西,但是味很纯、很新鲜。”他反复说着,很纯、很新鲜,要我拿好送给陈秘书长。问我这样做,妥不妥?我愣住了——
为何我没想到要感谢陈秘书长?而是父亲?
父亲曾经心梗紧急抢救,体质虽好但就怕着急。前年,父亲抢救出院时,正赶上中秋,陈秘书长专程到我沿江南路老家探望,偌大的客厅对坐着两个相见恨晚、胸襟豁达的长辈,陈秘书长递过两盒上好的石鼓牌酥薄月,对父亲说:“这是南北特刚出炉的,原料靠得住,我也经常吃,面粉是澳麦有劲、油是火炼板油营养、芝麻是洪湖七星级白芝麻润肺、尤其是桂花糖是广西碳化桂花糖能够软化血管,对心梗有疗效。”父亲则念念不忘儿子老师情义相挺的体恤。八十岁的老父亲,抗战烽烟中没机会读书,但做人极其厚道,总记得,十年前,陈秘书长重用我,一个只是有所耳闻,却连面都没见过几次的写手,竟放手让我做了一任党刊执行主编,而且,我居然做得风生水起,这是父亲怎么也想不透的。
父亲从不夸我,但眼神中,却可以窥见老人家的欣慰。欣慰来自于“从小在父亲的期许下,秉持勇于任事的专业精神”。每当我倦勤,他就慌张不已,反复说着:“饮水要思源,要报答陈秘书长、肖逢春副秘书长,还有……”从战火中走过来的他,是真心真意的感谢,有一份感恩的惦念,衷心感谢擢拔他儿子的贵人。
看着两袋子刚出厂的石鼓牌酥薄月,我无言地站在饭桌前,涌起莫名的悸动,竟有拥抱它们的冲动。我仿佛看到,没有家人陪伴的漫漫白昼,因白内障复明剩下单眼薄弱视力、已离开民企老板位子多年的父亲没了司机、没了秘书,眼睛和手劲都不如过往,还这么谦冲,独自喃喃念着号码,吃力地拨打电话,一次又一次,终于拨通南北特食品厂的电话;我明显可以体会到,屡“败”却屡拨,是老人家急欲说出口的感谢,更是他急欲了却的一桩心事。
我想,纵然我跟老领导、老师们说一千万声感谢,都抵不过父亲这两拎袋令人动容的石鼓牌酥薄月饼。确实如此,陈秘书长非常诧异父亲如此惦记;我也是,怎么也没想到,转变人生单一完美、走向水木清华的第一堂课,竟是由父亲“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