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一女婴被错输药物”一事,四川省雅安市人民医院官方微博7月3日发布情况说明称,院方原开具“还原型谷脱甘肽”等药物进行治疗,因工作人员误为患儿输注“乙酰谷酰胺”。患儿将转上级医院进行检查治疗。同时,责令相关责任人停岗停职,根据后续调查情况作严肃处理。
医疗事故难以容忍。试想人们去医院就诊原本是为了看病的,如果遭遇医疗事故、治疗失误,那就有可能病没治好反倒深受其害,这哪能行?所以不光要强调“医者仁心”,更要言明“医者责任心”。
在这起“女婴被错输药物”事件中,医生明明给开的是“还原型谷脱甘肽”,却被错输了“乙酰谷酰胺”,还不确定会对其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造成什么影响。问题是这两种药名除了都有一个“谷”字外完全不同呀,怎么也能搞混?这该有多粗心、多马虎,又多不负责任?假如从药房到护士,有一个人能多看一眼,还会发生这样的事件吗?
现在涉事医院已将女婴转院至更高一级医院继续治疗,相关责任人也被停岗停职,根据后续调查结果还将给予进一步处理。是的,出了这种事情,调查与追责是免不了的。然而,除了全力救助受害者,严惩个别直接责任人之外,更重要的还有就是彻查原因,特别是要找出深藏不露的漏洞,这不仅是要给当事人和社会以交待,更是避免事件重演的关键所在。否则如果只是就事论事,仅仅只处理一两个“粗心大意”的责任人,看似解恨、严厉,实则回避了可能存在的深层次的矛盾问题,说不定就掩盖了根本原因,这并不是对医院自身和广大患者真正的负责。
总而言之,“输错液”事件发生后,涉事医院不能只当个案处理,也不能只是忙着处理当事人以安抚受害者家属、尽快平息事态。更重要的是要以对病患安危和医疗安全高度敬畏的思想来躬身自省,从机制上、程序上查找问题,切实举一反三、堵塞漏洞,这才是真正负责任的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