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紫亮
以普及奥数、选拔人才为名办班敛财的把戏被明令禁止后,当下一些培训机构又开始以各种名义规避相关规定,为奥数换上马甲,操起敛财的旧业来了。这些培训机构以“老师”名义在社交媒体上发布有关信息,谎称奥数成绩仍在中考录取中起到重要作用、国外大学录取也看重相关成绩等,试图让奥数借机还魂。
奥数班不办了,会不会埋没数学天才?具备数学天赋者,不通过奥数班是否就发现不了自己所具有的数学天赋?实际上,即使这些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那么,以如此规模的兴学奥数来发掘凤毛麟角的几个天才,是否值得、是否公平,也是大可讨论的一个问题。但问题更在于,上述这些问题,在奥数班鼓吹者和操办者那里,根本就不是问题。因为他们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能不能以奥数的名义赚到钱。
由此可见,被马甲包裹着的奥数培训班,目的依然没有改变。对此,有以“老师”名义注册的社交媒体账号也大力举荐这种“研学营”。“老师”声称:“重点学校每年网报那么多孩子,凭什么给你考试机会不给别人?简历的差异才是核心。”而所谓“简历”就是上没上奥数班、有没有五花八门的奥数比赛成绩单。
这种明目张胆地曲解相关升学规定的说法,究竟会打动多少家长,不得而知。可以肯定的是,这种似是而非的说法,会在部分家长中造成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