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截屏社交” 也该有礼仪和规则

  ■莫  洁

  截屏已经成为新媒体时代的一种社交风潮。有人甚至将其列为互联网时代的“米兰达警告”:你有权在网上保持沉默,但你所说的一切都可能被截屏。

  同样一个人,与不同人的私下交流,基于不同的关系,扮演的也是不同的角色和身份。这些不仅包括内容的选取与叙事风格,而且包括语气词乃至表情符号、表情包的使用。参与聊天的双方和多方,也都默认本次聊天的边界所在。因此,当本应在一定边界内的私下聊天内容被转移至边界外,没有当事人不会感觉到被冒犯的。

  截屏社交的“流行”,让不少人心生对信息传播失控的恐惧。这种心理,自然也会影响个体对表达边界的重新评估和界定。考虑到可能被截屏的风险,畅所欲言变为欲言又止,更多人在表达时变得小心翼翼,习惯自我审查。这样一来,我们将失去什么?

  在一些媒体的操作中,截屏中发言者的头像、昵称等显示个人身份的消息被做了马赛克等模糊处理,发言者的身份与发言内容之间的关联被切断,这多被认为是对发言者隐私的保护。但吊诡之处也正在于此,缺少发言者个人标识的内容也很难被界定为隐私。当然,并不是说截屏不能被应用于公共传播,而是意在强调,这种截屏的使用应是在一定规则指导之下进行的。何种聊天内容应该被算作隐私?属于隐私内容的聊天记录二次传播应遵循什么样的规则?二次传播或者N次传播者该履行怎样的义务?信息传播的自由与权利保障该如何平衡?以上这些问题都亟待进一步明确。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世 相 浅 见
现实版“浸猪笼”,别只当故事听
困难是可以打败的
“截屏社交” 也该有礼仪和规则
警惕换了马甲的奥数培训班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截屏社交” 也该有礼仪和规则 2020-11-24 2 2020年11月24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