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媒体报道,无锡一名小学生看到一个宣传“免费赠送游戏皮肤”的手机弹窗广告后信以为真,添加对方好友并按照对方提示扫码转账12次,被骗去54000多元。目前,警方正在调查此案。
弹窗广告之所以大行其道,令人防不胜防,一方面由于其在技术上实现比较容易,且主动抵达用户,令许多商家趋之若鹜;另一方面则是举证、处罚困难,相关处罚偏轻,违法成本过低。此外,飞速发展的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也可以使弹窗广告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精准推送,缺乏辨别经验的网络用户很容易上当受骗。
面对来势汹涌的弹窗广告,我们普通人并非只能束手无策。专业人士指出:弹窗广告插件主要来源于不明电子邮件、不知名网站、提示非正常的网页之中。因此用户只要不随意点击来路不明的电子邮件,不浏览未知的网址网页,不安装垃圾软件,选择正规网站下载网络内容就可以远离大多数弹窗广告。当用户发现自己的电脑已经附带弹窗广告插件时也可以安装杀毒软件,根据软件提示清理弹窗广告插件。
信息爆炸时代,来势汹汹的弹窗广告不仅给用户带来极度负面的网络体验,也严重破坏着互联网生态。近期教育部等六部门印发《关于联合开展未成年人网络环境专项治理行动的通知》,将在全国从严整治青少年常用工具类应用程序恶意弹窗,诱导点击跳转至淫秽色情、低俗庸俗等有害页面的行为。相关监管部门应尽快健全规则体系,严查背后利益链条,确保弹窗广告依法依规发展,为构建良好网络生态、营造清朗网络空间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