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09月02日 星期三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少索取多奉献是破解“社恐”密码
  ■谢庆富

  越来越多的90后、00后认为自己“社恐”。日前一项网上调查,参与投票的2532名网友给出了一个惊人的结果——仅69人认为自己没有社交问题,97%的参与者存在回避甚至恐惧社交的现象。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享受”独居独处,依靠手机建构和维护自己的社交网络,在虚拟世界越陷越深。

  其实,在漫长的成长、学习、工作过程中,这些“社恐青年”并不是完全接触不到人——在学校里,他们有很多同学;在单位里,他们有很多同事。只是由于他们心中有一堵厚厚的墙把自己和他人隔离开来,这些同学和同事很难成为他们的真心朋友。

  人是群居动物,不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强者还是弱者,都需要感情寄托,都需要得到来自他人、社会的理解和关爱——“社恐青年”也不例外。不过,“社恐青年”嘴上喊着缺少关爱,心里边却拒绝关爱。因为他们未得到理解和关爱,并不是别人不肯给予他们理解和关爱,而是他们拒绝接受他人的好意。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和关爱也是相互的。一个人只有理解和关爱他人,才能得到他人的理解和关爱。青年正处在人生中最美好的时刻,具备较强的关爱他人的能力,只要他们愿意行动,就能够让社会上的很多人尤其是弱势群体(比如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得到关爱,自己也能在奉献中赢得他人尊重,得到理解和关爱。

  说白了,“社恐青年”只要从屋子里走出去,从虚拟网络里走出来,向他人敞开心扉,积极帮助别人,就不会缺乏感情寄托,也能得到足够的理解和关爱。虚拟社交网络替代不了正常的社会交往,“社恐青年”应该迈出门和别人打成一片,发光散热、助人为乐——少索取多奉献是破解“社恐”的密码,只要“社恐青年”做到这一点,社交恐惧就不复存在。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一毛钱米饭”的可贵在精细服务
如何消除『非全日制』学历歧视
少索取多奉献是破解“社恐”密码
面对弹窗广告,并非只能束手无策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少索取多奉献是破解“社恐”密码 2020-09-02 2 2020年09月02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