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前,论文挂名已形成一条灰色利益链。有些属于买卖型挂名,支付费用就帮着署名;有些属于沾光型挂名,作者希望借名人效应或权威效应让论文尽快刊发,主动挂上知名专家或行政领导;还有一些属于转嫁型挂名,知道某篇论文存在不合学术规范或存在故意造假行为,挂上他人名字以规避风险……比较极端的案例是,某高校一篇论文署名多达13人,其中甚至有与论文所涉专业毫不沾边的行政人员。
挂名乱象存在已久。用虚假的著作成果参与职称评审等工作,不仅涉嫌学术欺诈,也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初衷背道而驰。相关部门应该从维护国家人才公平竞争机制的高度出发,斩断学术挂名背后的灰色利益链,净化学术风气、维护竞争公平。2018年11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通知,决定在高校开展清理“唯论文、唯帽子、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工作。唯有深入“破五唯”,改变当前的职称评审制度、学术评价导向,代替以科学、合理、多元化的评审体系,才能从根本上铲除滋生学术挂名乱象的土壤。 ——评论员 柯高阳
2.近日,有网友分享了一张演员梅婷乘坐飞机时用脚踩显示屏的照片。梅婷在微博上表示,跟大家道歉,并谢谢大家的监督和提醒。她说作为一个公众人物,为自己的行为感到十分的愧疚和自责,以后一定会加倍注意言行举止。
飞机、高铁动车作为一个流动的公共空间,成为社会观察的一面镜子。乘客大都是素不相识的陌生人,萍水相逢却又不得不一起度过一段“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时光。不论是“飞机抖脚男”,还是“飞机桌板上晒脚”,抑或高铁动车上霸座、“碰翻开水就泼水”和“就不给你放座椅”,那些像你我一样不知名的普通人,也上演了许多不文明行为。然而,公众人物具有很强的榜样示范效应,他们对待规则的态度,会直接影响老百姓对规则的尊重、敬畏和认同。梅婷乘机踩显示屏,显然做了一个不良示范,需要所有人包括她自己引以为鉴。——评论员 杨朝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