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荐书榜】~~~——读余松的长篇小说《故乡》有悟
【荐书榜】~~~——读余松的长篇小说《故乡》有悟
【荐书榜】~~~——读余松的长篇小说《故乡》有悟
【荐书榜】~~~——读余松的长篇小说《故乡》有悟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荐书榜】
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读余松的长篇小说《故乡》有悟
  刘小波

  余松的长篇小说《故乡》是一部书写乡土的作品,作者借助米村这个极其微小的地方,深刻展现了中国乡村30余年来的变迁。作品着笔于代、陈、张、段四家,涵盖了中国几乎所有样貌的乡村人物,有着近乎白描般的自然、真实、冷静、细微。小说将社会的巨大变革嵌入普通个体的日子中去,家长里短与时代裂变交相辉映,历史的大潮起起伏伏,人们的生活状态却亘古不变,不管面对怎样的社会变迁,有很多东西一直传承了下来。由于时间跨度大、人物众多、描写细致入微,《故乡》被批评家誉为“一部厚重的乡村编年史”“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故乡》很好地将东北乡土风貌呈现出来,景物本身也是有灵魂的,是主人公之一。地域性是其鲜明的特征,比如语言的地域性在小说中就很明显,随处可见歇后语和方言;小说中偏方治病的书写,也是源于东北的地域性特征。但是,鲜明的地域性其实也反映了很多共通的东西,东北或者米村是整个乡土中国的缩影。作家将人物的命运不露声色地描绘于纸上,个中滋味读者在字里行间能体会得到,而非一种外在的强加。

  小说细节的刻画十分到位,比如蒸狸猫的描写、关于肉的记忆、偷集体的稻子互骂的场景,都极为形象生动。人性刻画方面也极为冷静客观,每位个体都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作者将人性的复杂与本真平铺在纸上,没有掩饰也没有夸张,将其原貌呈现。

  在《故乡》中,既有历史的经验,也有感情的召唤。作者写出了史性和诗性,更写出了日常性和世俗性,写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余松穿行在虚构与非虚构之间,用文字记录下历史的一帧帧原始画面,既有温馨的一面,也有极为残酷的一面。其实,温馨和残酷,都是生活本身的色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从范宽的山水中 看到的大境界
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段”章取“议”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2019-06-20 2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