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行健居笔谈】~~~
【行健居笔谈】~~~
【行健居笔谈】~~~
【行健居笔谈】~~~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健居笔谈】
从范宽的山水中 看到的大境界
  刘  洁

  山水画在宋朝达到了顶峰,范宽更是宋画里的大师级人物,曾在2004年被美国《生活》杂志评选为1000年里对人类最有影响力的100位人物之一,排在第59位。范宽为什么能得到如此殊荣,让我们来看看范宽的这两幅画。

  一是范宽的《雪景寒林图》,意境深远、气势磅礴、动人心魄,是万丈寒光千秋雪。古人将中国绘画作品分为四个等级:能品、妙品、神品、逸品。这幅《雪景寒林图》无疑是逸品中的极品,是“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范宽画中的山不是一般的山,是他纵横了千山万水而得来的山,也是通世俗民心的山。他的画中既融入了儒家的入世,也融入了道家的出世、佛家的超脱,复杂而单纯。复杂与痛苦是连在一起的,没有经历过痛苦的单纯是肤浅的,范宽的这种单纯是经历了复杂和痛苦之后的单纯,是一种回归自然的大境界。

  另一幅《溪山行旅图》则被誉为宋代第一画。它给人的直观感觉是:既幽深绵长,又近在眼前。幽深不仅仅是体现于山的幽深,更是体现于这幅画在诞生之日起就有的历史感、亘古感。

  画中的三段景清晰地展现了三种层次:

  前景是世俗世界。在山脚下的山路上画有一支商旅队伍,赶路的商人和驮着重物的驴子。就好像世俗世界里,人们有数不尽的包袱,放不下的执著,忙碌又辛苦地生活着,似乎感觉很自由,前途很宽广。但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却又仿佛永远都在同一个平面上无法提升。

  中景是求道、修行的层次。中景左方的树丛前有一位僧侣,一位求道者。他需要翻山越岭、经过危桥与丛林,才能到达画的右方树丛后的寺院。这是一条艰难的求道修行之路。

  远景是天道的层次。就是巨大无比的大山,象征着永恒。大山右边有一道白色的瀑布,像一条细线从高处垂直落下来。这道白色的瀑布不是画出来的,是留白留出来的,却多了几分幽深与宁静,《溪山行旅图》或许就是范宽心中的宇宙结构图。

  范宽在这幅画里,表现了自然的伟大与人的渺小。但同样也传递了另一个信息,就是人虽然渺小,但也依然需要努力,同时也可以通过不断的学习和修养而提高自己的层次,通过修炼而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他表达的也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范宽的画给我们的智慧启示是:人要有大格局、大胸襟、大境界,要在入世中有点出世的超脱精神。当一个人的格局大了,那么他的胸襟就宽了、境界就高了、就超脱了。   

  文人画带我们走进山水,忘却爱恨情仇,忘却名利得失,让我们在繁杂的现实生活中依然能保持一种潇洒、飘逸、优雅、超拔的文人精神,让生命重新回归平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要先打动自己,才能感动读者!
从范宽的山水中 看到的大境界
中国乡土社会的“清明上河图”
“段”章取“议”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从范宽的山水中 看到的大境界 2019-06-20 2 2019年06月20日 星期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