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 习 生 王美芳
本报讯 衡阳经验再次获得上级肯定。记者11月26日从中国政府网获悉,国务院办公厅当天对国务院第五次大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给予通报表扬,并以文件形式通过中国政府网对外发布。在通报表扬的130项地方典型经验做法中,“湖南省衡阳市营造良好环境,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典型经验做法荣列其中。
今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来衡考察时,充分肯定了衡阳良好的营商环境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中央、省委决策部署,以最强执行力打造更优软环境,深化“放管服”改革,强力推进“马上办、网上办、就近办、一次办”,不折不扣落实好我市招商引资30条、工业振兴30条、人才计划23条等对口政策,全市领导干部主动作为,从内心深处对企业和企业家高看一等、厚爱一层,真正尊重企业家,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为在衡企业生产经营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和保障,努力打造服务最高效、管理最规范、综合成本最低的产业承接地。中核集团、中国恒天、豪曼新能源等企业,有色金属、轨道交通、电子信息、服装纺织等产业及产业集群项目纷纷落地。
据统计,今年1—9月,我市成功签约合作项目120个,总引资额1146.58亿元。五年来,我市累计承接转移企业534家,新增企业主营收入133.43亿元,新增就业人数94341人,工业税收近四分之一来自承接产业转移企业。
以更大的担当作为推动衡阳加速腾飞
本报评论员
11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在中国政府网以文件形式对我市“营造良好环境,承接产业转移”这一典型经验做法予以通报表扬,为衡阳这只正在腾飞的“大雁”送来了浩荡的东风。消息一出,全市上下倍感振奋、备受鼓舞。
捷报让人振奋,成绩来之不易。今年以来,在以郑建新同志为班长的市委班子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湖南的重要指示精神和李克强总理嘱咐衡阳争当承接东部产业转移“领头雁”的指示精神,以“一勤天下无难事”的作风,锻造最强执行力,着力降低物流成本,不断优化平台建设,深化“放管服”改革,主动为企业提供保姆式甚至母亲式服务,扎实推进“3311”工程计划,做实“工业原地倍增”计划,深入开展优化发展环境专项整治行动,构建“亲”“清”新型政商关系,营造了良好的营商环境,吸引了中核集团、中国五矿、富士康、华侨城、比亚迪、正威国际等25个“500强”企业落户,军民融合、有色金属、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精细化工等8个千亿产业集群渐成雏形,赢得了广大投资者的认可和青睐,获得了国务院的肯定。
当前,衡阳正处在“换道超车”、跨越发展、加速腾飞的关键时期,更需要奋发有为的精神、夙夜在公的担当、求真务实的作风,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唯有把敢于担当作为营商环境优化的关键,作为服务经济发展的行动自觉,把“领导重视”落实到主动服务上,把“领导关心”落实到企业省心上,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全力以赴将当前各项工作抓实、抓细、抓到位,才能不断加速将我市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最美地级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