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6年秋季学杂费补助金,延宕至2017年仍不发放,谈及原因,该校总务处主任称:“由于我那时事务繁多,忙不过来,就忘了……”说得轻巧,倒也“坦诚”。问题是,对于贫困生来说,他们正“等米下锅”,拖延数月而不发放,后果无疑严重。
表面看,睡大觉的是贫困生补助金,实际情况是,相关人员的责任和良知在酣睡。如果这事关乎自身利益,他们还会一拖数月吗?说白了,不是自己的事他们就不操心,也不够上心,不愿意尽心。正如相关调查组所称,这是根本没有把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当回事,没有把困难学生的资助工作放在首位。对老百姓来说,相关人员看来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做好分内事,敬畏手中的权力,把民众放在心上,这不是过分要求吧?——评论员 王石川
2.实际上,贫困学生的补助金睡大觉不是个例,在其它地方也曾发生过贫困学生补助金打瞌睡或睡大觉的问题。显然,我们有必要开几副“唤醒药”。第一副药是“保障贫困生及其家长的知情权”。打通贫困学生补助金发放信息流转的最后一公里,让每一名学生及其家长都知道补助金的发放项目、范围、金额、时间等信息,如此,心中有数的学生及其家长以便第一时间做出维权反应。第二副药是“明确补助金发放责任”。对于延迟发放、少发、不发或贪污、挪用等问题则依法依纪严格追究责任,从而夯实补助金的发放底线,确保发放效率和质量。第三副药是“补助金直发”。发放贫困生补助金完全可以借鉴农民地补发放经验,实现补助金发放一步到位,既能减少发放环节和发放成本,也能减少甚至杜绝发放延迟等问题,更有效地保护贫困生的权益。
用好这几副“唤醒药”,有助于扶贫资金的好钢用到刀刃上,有助于实现精准扶贫,有助于取得更精准的扶贫效果。
——评论员 李英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