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昨日迎来好天气
近期,内蒙古东部、辽宁大部地区气象干旱持续发展,部分地区达到重旱到特旱级别,预计未来两天东北、华北中北部有分散性雨水,但对旱情缓解作用不明显,气象干旱仍将持续。昨天南方地区的降雨继续减弱,但广东、福建等地局地仍有大暴雨。入汛以来“北旱南涝”格局基本形成。
“‘北旱南涝’是今年入汛以来我国天气气候的基本格局,但总体情况较为平稳。”国家气候中心首席预报员王永光说。
入汛后,全国平均降水量“南多北少”
近期,东北、华北以及山东半岛降水偏少,像阜新、盘山、鞍山、本溪等地4月以来降水量都为同期最少,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辽宁大部地区的气象干旱达重旱到特旱级别。
4月至5月中旬,东北西部、华北大部及内蒙古中东部等地降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五至九成。“持续高温少雨导致气象干旱持续发展。”王永光说,旱情因5月21至22日的降水过程得到缓和。6月进入主汛期后,全国平均降水量增多,较常年同期多16%,总体呈现“南多北少”态势。
王永光介绍,目前“北旱南涝”局势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赤道东太平洋变暖带来的影响。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2017年下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将处于“正常-偏暖”状态,是否能形成厄尔尼诺现象尚不确定,概率在50%。
“如果下半年厄尔尼诺形成,降水‘南多北少’的局势将进一步加剧。伴随着雨量集中,南方洪涝将更严重,北方则将由春旱延伸到盛夏旱。”王永光说。
7月至8月,预计长江下游汛情较重
国家气候中心预计,7月至8月,我国主要多雨区位于华南西部、江南大部、江淮东部、西南地区东南部,华北东部、东北地区北部和南部降水也偏多,其中江南东部、江淮东部降水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多,长江下游、珠江流域汛情较重,松花江干流也将出现汛情。而内蒙古东部、华北南部、黄淮西部、西北东部降水明显偏少,可能出现气象干旱。
自6月12日以来,南方大部地区降雨频繁,江南、华南等地一直沉浸在雨中。好在随着副热带高压东退,南方降雨出现减弱,江南等地雨过天晴。昨天,江南等地降雨稀少,但在广东、福建局地仍有强降雨。短暂停歇后,南方新一轮大范围的降水将在20日开启。预计,20-22日,江南、华南、云贵高原等地将出现大到暴雨过程,局地有大暴雨。
去年厄尔尼诺使西南极积雪大面积消融
一个国际研究小组近日报告说,2016年1月西南极地区发生了暖空气导致积雪大面积消融的现象,这可能是当时强烈的厄尔尼诺事件所致。
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机构的科学家在新一期英国《自然·通讯》杂志上指出,这次融雪持续时间超过两个星期,影响了近80万平方公里的区域。预计本世纪极端厄尔尼诺事件会增加,将使西南极冰盖出现更频繁的大规模融雪。
科学界以往对西南极冰盖消融的研究,集中于海水温度上升导致冰盖水下部分融化的现象。新研究是首次记录到暖空气导致冰盖表面积雪大面积消融,有助于全面理解气候变暖对南极冰盖的影响。
2015年年底,研究人员在西南极设置了科研仪器,观察天空中的云对地表积雪所受阳光辐射的影响,当时正值南极洲的暖季。2016年1月,他们注意到气温异常升高,随即用卫星进行观测。
微波波段的卫星图像显示,西南极近80万平方公里的冰盖表面呈现冰雪与水混合的状态,包括南极最大冰架——罗斯冰架的大部分区域。
融雪事件发生时,2015-2016年的厄尔尼诺事件正处在巅峰期,研究人员认为这不是偶然。厄尔尼诺是太平洋赤道海域海水大范围异常升温的现象,它引发的海流和大气变化倾向于把暖空气推向南极。通常情况下强劲的西风会削弱暖空气的影响,但这次厄尔尼诺事件异常强烈,导致了大面积融雪。
据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