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弢
前不久, 我在衡阳职业经理人协会微信群发出倡议:组织所在企业全体员工参加“慈善一日捐”活动。得到了不少会员的响应与支持,让我很是感动。
我之所以提出这个倡议,可不仅仅是为了“慈善一日捐”多点捐款,而是认为:一个称职的企业管理者,是绝对不会忽略对员工队伍的善心爱心培育,也不会忽略对社会公益事业的参与。
在倡议中,我提到,“培育和彰显员工的爱心和社会责任感,是企业管理的特效秘诀,是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也是企业形象的最佳展示,”这应该是一句经验之谈。我所在的企业“香江百货”,是一家拥有数千员工的民营企业。这些年来,我们一直致力于营造以“爱在香江”为核心元素的企业文化氛围,引导大家“爱自己、爱家人、爱员工、爱顾客、爱股东、爱企业、爱商品、爱万事万物”。在企业内部,员工若有急难,大家出手相助,已是蔚然成风。对于社会上的公益慈善事业,我们也经常组织员工参与。如保护母亲河行动,我们坚持了多年;无偿献血活动,我们组织了多次;衡阳11.3大火、碧丽斯风灾、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等,我们都动员了员工捐款;衡阳“慈善一日捐”活动,我们已经连续四年参与;去年,我们还在全市率先成立了企业慈善分会,广大员工自愿加入,每月捐款3元,建立内部慈善基金。爱心,就这样一点一点,一次一次,在传递中浓郁,在奉献中升华。这些年,由于市场不景气,不少零售企业陷入困境,“香江百货”的经营、效益和服务水平却连年稳步提升,成为全国超市行业注目的标杆,前来参观、考察、调研、跟班学习、现场培训的同行与学者终日络绎不绝。为什么?我只想到一个原因,我们拥有一支富有爱心和责任感的员工队伍。这样的企业,同样会源源不断地得到来自市场、政府和社会的善意回报。尤其是在困难时节,往往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援助。就如稻盛和夫所说,“神灵”给予的赏赐。
可是,我也看到,这几年衡阳市的“慈善一日捐”,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的参与度却并不高。为此,前年,慈善总会特别策划了一次“慈善马拉松挑战赛”,结果被点名挑战的一百多家企业没有几家回应。我想问题应该出在企业管理者身上,许多经理人可能还没有感受到爱心在企业的超常能量与神奇效应。
还记得2008年汶川大地震,王石的“逼捐门”事件吗?王石是我素来敬佩的优秀企业家,也是一名卓越的职业经理人。而且他的观点:“不要让慈善成为企业的负担”,我也完全赞同。可是他却为这句话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不光是铺天盖地的口水,万科的市值就蒸发了200多亿。为什么会这样?因为再牛的企业,也不能脱离这个社会,更不能得罪这个社会。
因此,所以,我在倡议信最后写下一句“口头禅”:参与慈善,企业更兴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