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胜一
笔者老家所在的一个自然小村庄,共10户人家,早几年就都在城里买了商住房。可他们仍不踏实,同时又在乡下建起了新楼房。
前不久,笔者回趟乡下老家,顺便跟村里的乡亲讲:“现在国家有政策,鼓励农民进城落户当市民,你们行动了没有?”乡亲们摇着头,异口同声的回答我:“没有,也不打算落户城里。”为何呢?细一了解,才发现当今做市民和做农民,其实没有多大区别,诸如教育、就业、社保等,都城乡平等了,反倒是农民还拥有山林、田土、宅基地,每年还能享受国家一些固定的补助等。
乡亲们委婉地摆了农村的几大优势:一是环境好。农村里山清水秀,遍野庄稼,少有工业污染,空气新鲜。二是吃得放心。农村人自己生产粮食、种蔬菜、养禽畜,自给自足,真正的绿色食品。三是人情味足。农村人左邻右舍常来往,相互帮助和照顾,不仅自然村里的人家互相走动,而且大村庄人家也有往来。当然,城里有城里的特点,如文化、医疗卫生及交通很方便,但这些,农村也在大力地改善。
从笔者了解的情况看,现今农民在城里置房的确实多,原由大致是:有攀比心理的使然,也有投资的动机,还有体验的心态,更有城乡都安家图方便等。但他们绝大多数还未能融入城市,也不着急做市民,甚或压根儿就没这个打算。
近些年,因政策的支持,肯定会有越来越多的农民到城里买房子,但有关部门切不可以乡下农民买房的数量去推断出城镇化率的多寡,那肯定犯统计错误的。而事实上,现在相当多农民在城里买房子,空的时间多,住的时间少,平常外出务工经商流动性大,逢年过节又回乡下老家热闹,一年没几回。所以说,要让农民工市民化,还有很多事情要做,不是几句口号就能实现的,务必要做到既能保障农民的现有利益,又让进城农民得到真正的实惠,方可从根本上推进城镇化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