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 力
一天,被儿子的班主任叫去学校,一问,才知道儿子所在寝室有三位同学带手机上学,还与老师玩起了“躲猫猫”游戏,导致全寝室同学彻夜未眠。
每晚下了自习,回到寝室后孩子们乖乖躺下。10点多,等班主任和生活老师一检查完寝室,他们便纷纷钻出被窝,举行盛大空前的游戏“比武”大赛。每晚鏖战,直玩到两眼发蒙、脑袋灌铅才缩进窝里。白天“夜猫子”们强打着精神,晚上又两眼放光,继续狂欢。
这事终究逃不过火眼金睛的班主任,被逮住的“夜猫子”个个垂头耷脑,发誓要痛改前非。但我想,如果有谁又带去手机,“夜猫子”是否还会卷土重来,重蹈覆辙?
手机的魅力,不光是孩子们难以抵御,恐怕连成人也难以抗拒。君不见,地铁、候机楼低头一族是汪洋一片;朋友聚会,各自手捧手机,忙着刷朋友圈、晒照片、发帖子。我想起了那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我们隔着千山万水,而是我俩面对面,却各自玩着手机。”最令人担忧的是,手机一族越来越低龄化,几岁大的娃娃们捧着手机看动画片也屡见不鲜,无疑将成为低头族的“后备军”。
有人说,手机的用途真是太广了,看资讯、购物、玩游戏、照相、听音乐、交友聊天……几乎是无所不能,但是在忘情地投入这丰富多彩世界前,请一定要记住适可而止。因为手机对人体的危害也不容忽视,众所周知的是手机有辐射。据调查,城市上班族一般都会在上下班乘车途中接听手机,由于车厢都是金属外壳,所以大量的手机电磁波在车内来回反射。这些电磁波密度大大超过国际安全标准,严重影响了大家的健康。
手机,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作为通讯工具本无可厚非。但对于应该静心学习的孩子们来说,还会造成一系列的心理问题,影响儿童的思维模式。因为缺少与人面对面的交流,沉溺其中的孩子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变得怯懦、孤独、偏执,而且长时间使用会养成一种习惯。如果有一天没手机玩了就会变得焦虑不安,无法专心做别的事情!所以建议家长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儿童使用手机的时间,还孩子一个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