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姚永军
村两委干部作为党委政府在农村工作的基础,是党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组织者和实践者,是夯实乡村振兴组织基础的关键。当前村两委班子成员存在年龄偏大、整体素质不高、结构不优、业务能力不强等突出问题,加之村务繁杂、工作量大、待遇偏低、考核激励晋升机制不完善,人才引进困难、流失严重。
市人大代表廖晟建议:加快城乡统筹,夯实青年扎根乡村全要素保障。推动中央和省委、省政府乡村人才政策精准落地,出台人才下乡优惠政策,打破城乡二元格局和编制体制瓶颈,加快城乡资源统筹,向基层下沉。利用换届契机,拔高村两委带头人水平。各级党委政府应充分利用今年村两委换届的有利时机,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要把好政治关、素质关、程序关,将信念坚定、忠诚可靠、为民服务、敢于担当、能力突出、清正廉洁、群众公认的党员推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同时,接续开展“第一书记”选派聘用和建立健全村务监督委员会,村级重大事项决策实行“四议两公开”,进一步加强村级权力运行的日常监督、指导和帮扶,夯实干部履职组织保障。强化前瞻性引育,加速村干部素质提升和优化配置。以产业发展和乡村治理为主线,推动乡村干部培育培养培训方式创新,定期定向定岗定位培养,实施引进和培养双轮驱动,打牢队伍持续优化的基础。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减轻基层工作负担。推行村干部年度绩效管理考核制度,优化组织建设、集体经济、新农村建设、社会事业、廉政建设等考核项目及评价方式,设立专项奖励与经费,实行以报酬兑现为主要体现的考核结果运用模式,建立村干部工作实绩与政治待遇、经济待遇挂钩机制。明确村两委工作清单,整合并减少各类检查评比,减轻村级工作负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