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残酷最无奈的事情,莫过于时间的飞速流逝。一转眼,母亲去世已经十七年了。现在再回望我父母辈亲属,除了母亲的亲妹妹慧姨夫妇尚健在外,其他都已陆陆续续的到天堂与我父母相聚去了。
母亲在世时,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这个亲妹妹,每年都要邀请慧姨到我们家里住上一段时间,她要当面照看慧姨,不然就放心不下。慧姨是母亲亲属中唯一一个嫁到外地的,也是女性中唯一一个从小到大就病怏怏的人。在我小时候的印象中,慧姨每次来都要带着药罐子,好像她吃的药比吃的饭还要多。中国有句老话叫:长长病,救条命。这句话在慧姨身上应验了,母亲去世十多年了,而慧姨身体却越来越好,现在反而不用吃药了。
慧姨家在永州市蓝山县新圩镇,我驾车从姐姐家出发,在一环上泉南高速再转岳临高速。可能是因为中秋节的缘故,高速公路上没有什么车,二百来公里路,我用了两个小时多一点时间,就顺利地到达目的地。
慧姨不在家,姨夫耳朵听不见,我问了半天才弄清楚慧姨到菜地摘菜去了。我与姐姐趁空闲到慧姨女儿家去走走。
慧姨有两个儿子,一个女儿。女儿家经济条件最好,夫妻俩在新圩镇卖蔬菜,是镇上的头号蔬菜大王,家里有两幢楼房,一栋三层,一栋四层楼高。女儿有一儿一女,都已成家,现有五个孙子。慧姨的大儿子在镇上搞建筑,两个孙子在帮父亲做活,大儿子有一幢三层楼的房子,但没有装修,因为经济困难,两个二十来岁的儿子还没有结婚。
慧姨的小儿子盛旺在十三四岁的时候,因为调皮捣蛋,在爬货车时从车上摔下来,留下了后遗症。盛旺每天在镇上干一点搬运活,赚点钱就用来买酒喝,一天到晚总是醉醺醺的,生活在酒的世界里。
三十年来,慧姨夫妇守着这个四十多岁的儿子,住在五六十年代的老房子里,无论春夏秋冬。
慧姨回来了,满脸带笑,皱纹随着笑容像花一样绽放开来,她的手里捧着一大堆的蔬菜。她来叫我们以及她的儿女和孙子重孙们一起到她家里喝茶吃饭。单瘦矮小的她显得很精神,面容看不出半点的疲惫,满头的白发和身上的浅白花衬衣,与满手的蔬菜极不协调,但脸上洋溢出来的神色绝对是幸福的。慧姨女儿说:她妈妈在天气好的时候,还常常跑到山里面去采蘑菇茶籽卖,菜地里的活干完了,就跑到镇上去捡垃圾废品,从来没有闲过,我们怎么说,她都不听。家里有门面和房子在发租,父亲有退休工资,家里不缺钱。我要她同我一起住,她舍不得儿子,要住在那个破旧的房子里,她还要多赚钱,留给儿子。哥哥姐姐,你们说,我那个弟弟你留钱给他有什么用?
慧姨在旁望着我笑,没有说话。做父母的,有谁会忍心让儿子在世上受苦受累,受欺辱呢?我想,可能就是因为儿子这个现实问题,慧姨有一股强大的不敢病倒的精神支柱支撑,这么多年来,她才一直坚强地坚持着,没有病倒,并且越活越年轻,她要活过她不放心的儿子。
两桌丰盛的饭菜,是慧姨的孙子帮忙做成的,慧姨夫妇笑眯眯地劝我们夹菜喝酒。看着慧姨热热闹闹的一大家子,还有站在旁边到处劝人喝酒,一身酒气,胡言乱语的盛旺,我的心情很复杂,除了一再嘱咐慧姨多多保重身体,不要过于劳累外,我找不出其他合适的言语。
下午离开的时候,我和姐姐给慧姨塞红包,不知劝说了多久,慧姨就是不愿接受。慧姨说,你们来看我,我已经非常满足了,从今以后,我不会再要你们的红包。慧姨紧紧拽着我的手臂,久久不愿松手,眼泪在眼眶里直打转,她说她现在不缺钱,八十多岁了,要这么多钱干嘛?我出去赚钱是因为在家里闷得慌,我要找事干,我心里难受……此时,我望着慧姨眼眶中的泪水,突然感悟到慧姨凄凉悲怆的心,明白她心底里的苦。
回家的路上,我感觉心口好像堵了一块石头,气有点顺不过来。慧姨的眼泪让我想起了母亲,我的眼泪也不由得掉了下来……我姐姐没有察觉我的心理变化,还在车上兴高采烈地讲着慧姨抓鸡的事。
“八十多岁了,身手还那么敏捷,从碗里扒拉出几粒饭到地上,再咕咕、咕咕地叫唤着鸡,鸡一到身边,慧姨迅速蹲下身去,一伸手就抓住了一只母鸡,太厉害了!你姐夫都没有这么厉害……”
是的,我也没有那么厉害,放养的鸡一般人是抓不住的,但是,我亲爱的姐姐,我不知道,今天,您是否读懂慧姨那颗悲凉而不同于平凡人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