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面五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我国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阶段~~~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我国进入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阶段
是否“就地过年”全国不能“一刀切”
12月17日,市民在西安市钟楼附近的核酸检测点排队进行核酸检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2月19日通报,12月18日0-24时,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83例。其中境外输入病例39例(上海14例,广西7例,广东5例,辽宁3例,云南3例,甘肃3例,福建2例,天津1例,四川1例),含2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天津1例,四川1例);本土病例44例(浙江31例,其中绍兴市25例、宁波市6例;陕西10例,均在西安市;广东3例,其中东莞市2例、广州市1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为确诊病例(在浙江)。无新增死亡病例。新增疑似病例2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均在上海)。

  当日新增治愈出院病例46例,解除医学观察的密切接触者1413人,重症病例与前一日持平。

  春节期间是不是就地过年的问题要基于风险研判,全国不能“一刀切”,要分类、分区考虑。

  在分类方面:

  ——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还是要严格执行现行的一些防控政策。不能因为春节、元旦而改变本来的一些防控策略。

  ——对于高危人群,比如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孕妇还是倡导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行和不必要的聚集。

  ——其他人员出行,倡导要做好相关防护,切实履行自己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的责任。

  在分区方面:

  ——处于疫情中高风险的区域,还有特殊区域比如口岸、边境的一些地方,以及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如北京即将举办冬奥会、冬残奥会,要继续保持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

  ——其他地区要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的等级、免疫状态、疫情形势等提出切实又有力度、又精准、又有温度的相关政策,切忌“一刀切”,要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


  全国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


  国家卫健委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我国局部地区发生的由境外输入引起的本土聚集性疫情有的已经得到控制,有的正在控制之中。

  国家卫健委疾控局一级巡视员贺青华介绍,云南陇川疫情得到了有效控制;哈尔滨、齐齐哈尔疫情得到基本控制;内蒙古满洲里的疫情进入收尾阶段;宁波、杭州、上海等地近日新增的散发病例均来自集中隔离点,疫情风险逐步得到控制;绍兴疫情仍处于持续发展阶段,当地仍然存在后续传播风险;西安和东莞两地病例基因测序高度同源,为同一境外输入源头的同一传播链,这两地疫情仍在继续发展,存在进一步扩散可能。

  “总体来看,近期国内的疫情仍然呈局部散发和规模性聚集并存的特征,航空口岸和陆地口岸是主要输入途径。”

  下一步,国家卫健委将推进核酸检测和流调溯源,加强隔离点的管理和社区管控,加快排查高风险人群和场所,确保各项措施及时落实到位,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蔓延。


  是否“就地过年”要因地制宜


  梁万年说,全链条精准防控“动态清零”阶段是指在遵循“外防输入、内防反弹”防控总策略的前提下,当出现本土新冠肺炎疫情的病例时,采取有效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发现一起扑灭一起,快速切断疫情传播链,使每一起疫情都能及时终止,使这一起疫情的感染者“清零”,实现以最小成本取得最大成效的一种防控目标。它是中国防控的经验总结,也是当前疫情防控的最佳选择。

  针对公众关心的春节期间是否需要“就地过年”问题,梁万年表示,各地要基于风险研判进行综合分析评估,因地制宜出台相关政策,全国不能“一刀切”。元旦春节人口流动,接触频繁,容易造成聚集,病毒容易传播;冬季也是传染性疾病尤其是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季节。“不过也要看到,我国新冠疫苗接种总剂次已超过26亿,人群有了一定的免疫力,本土基本上没有传染源存在,只要把‘外防输入’进一步做实做好,总体上是安全的。”梁万年说,重点区域、重点人群要严格执行现行的疫情管控政策,不能因为节日而改变防控措施;高危人群要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出游与聚集;其他人员如果出行,要尽量做好相关防护,切实履行自己是健康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同时,也要分区考虑,疫情中高风险地区(口岸边境、执行重大活动的地区如北京等)要继续保持相对严格的管控措施;其他地区要做好风险评估,综合考虑风险等级、个人免疫状态、疫情形势等,提出有力度、有温度的相关政策,体现精准防控的要求。“精准平衡疫情防控与春节团聚的关系,是对各级政府治理能力的一次考验,应做好风险评估,发挥专家作用。”梁万年特别指出,各地不仅要考虑输入疫情的风险,也要考虑疫情输出风险。做好相关预案,给公众提供明确的元旦、春运出行疫情防护相关信息和参考指引。


  高风险岗位人员尽量避免出行


  贺青华提醒,必须高度重视“两节”期间疫情防控,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高风险岗位从业人员,“两节”期间应尽量避免出行。

  高风险岗位人员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和环境的机会更多,如果防护不到位,感染风险较高。陆路、航空、水运口岸接触入境人员、物品、环境的高风险岗位人员和集中隔离场所、定点医疗机构、发热门诊、进口冷链食品加工企业的高风险岗位人员要严格落实底数清晰、人员固定、规范防护、全程闭环、高频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防控要求。“两节”期间,高风险岗位人员应尽量避免出行,确有需要出行须满足三个条件:脱离高风险岗位14天以上;持有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在所在单位报备。此外,出行时要做好个人防护,提前了解并遵守目的地疫情防控规定。


  铁路春运客流预计有较大增长


  12月18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国铁集团劳动和卫生部副主任伍世平介绍,2022年春运将于1月17日开始,2月25日结束。据预测,2022年铁路春运学生流、务工流、探亲流等基本出行需求仍将保持一定规模,客流量较2021年春运有较大增长,春运疫情防控工作面临较大考验。

  伍世平说,铁路部门将充分运用多条铁路新线建成投产、动车组装备数量增加等铁路发展成果,实现2022年铁路春运能力较2019年提高10%左右,售票时将严控列车载客率,有条件的列车实行分散售票,为疫情防控提供相对宽松、较为有利的运力条件。同时,全国铁路各大火车站将按规定做好旅客进站测温验码等工作,严防不符合乘车要求的旅客进站上车;停止列车餐车堂食服务,改为送餐至车厢座位等。此外,旅客列车上还将按规定预留隔离席位,车站内设置应急隔离场所,加强铁路和地方、车上和车下联防联控联动,一旦发现涉疫旅客,立即按照规定科学规范有序做好处置。

  另据民航局飞行标准司司长韩光祖介绍,元旦春节期间旅客出行增加,民航各单位将时刻关注国内疫情动态变化,根据始发地和目的地政府防控要求,航空公司和机场配合完成查验健康码、核酸检测阴性证明等工作。对涉及入境旅客服务保障的民航各单位,持续加强重点环节管控。


  相关链接

  北京通州一画室学生核酸检测阳性


  北京市通州区疾控中心12月19日通报,12月19日13时30分,北京市通州区宋庄镇小堡村华卿画室一名学生核酸检测结果阳性,通州区立即响应,对华卿画室进行管控,同步开展流调溯源工作。对阳性检测者启动转运,对排查出的密接、次密接人员隔离管理。目前正在对华卿画室开展全员和环境核酸检测。后续工作进展将及时通报。


  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

  已报告奥密克戎感染病例


  世界卫生组织12月18日通报,全球89个国家和地区已经报告新冠变异毒株奥密克戎感染病例;在出现社区传播病例的地区,病毒扩散速度达到“一天半至三天内病例数增加一倍”。

  世卫组织说,奥密克戎在完成疫苗接种人口比例高的国家和地区传播迅速,但不清楚这一现象是因为这一毒株天然具备更强免疫逃逸能力还是更强传染力,或是两者兼具。南非11月24日首次报告这一新变异毒株后,世卫组织11月26日将其列为“需要关注”的变异株,并以希腊字母命名为“奥密克戎”。多国随后收紧防疫措施,包括限制跨境旅行和大型聚会、缩短商家营业时间,希望遏制奥密克戎扩散。由7个发达经济体组成的七国集团本周说,奥密克戎是当前全球公共卫生安全的“最大威胁”。

  世卫组织说,截至目前,新毒株的传染力、致病性以及感染后发展为重症的几率等信息仍不足,“有关奥密克戎毒株临床症状的严重程度,数据依然有限”。另外,需要更多数据确定疫苗对预防奥密克戎毒株感染和重症的效力。

  世卫组织警告,英国和南非因感染奥密克戎毒株而住院的人数持续增多,考虑到各地病例激增状况,“许多地方的医疗系统可能很快不堪负荷”。综合新华网消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是否“就地过年”全国不能“一刀切”
衡阳晚报版面五A05是否“就地过年”全国不能“一刀切” 2021-12-20 2 2021年12月2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