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敏飞
2月1日,有网友发帖称,人民文学出版社新年礼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把“福”和“祸”弄混了。当晚,人民文学出版社发布致歉信称,出版社文创部此前推出新年礼盒《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中“有一个为错字”,“我们为这次严重的工作失误向各位顾客致以诚挚歉意,并深刻反省。”文章称,出版社将全线下架错版《五福迎春·人文年礼2021》,并对买到错版产品的顾客进行退款等方式补偿。
出版社方面及时道歉,并且表示会全线下架相关产品,对于买到错版产品的顾客进行退款补偿。这一系列的操作,的确是舆论公关最好的应对方式。对出版社来说,知错就改还是值得肯定的。 但是,事情一码归一码,事后的纠错、处理做得不错,并不意味着事情本身没有问题。类似这样的文创产品,近年来也是比较多的,那就是通过一些机械的操作,然后附上一些节日、民风民俗的内容。显然,这样的文创产品创意不足、含金量不足,这对文创市场来说,除了薅走一波经济利益外,并不能带来实质性的正向价值、引导价值。
把“祸”当“福”,这般低级失误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文创产品的一种警示。那就是,推出文创产品还是要走点心、长点记性。更进一步来说,随着类似文创产品泥沙俱下,对文创产品而言或许还需要多些创新、多些活力,少些依葫芦画瓢的流水线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