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今,去一些热门的餐厅、游乐场所、景区,往往需要提前排号或现场排队。前不久,中消协发布《“十一”消费维权舆情分析报告》,其中号贩子利用系统漏洞、网络售卖某餐饮品牌免排队号的案例,引发网友热议。
不恰当运用候餐抢号插队软件、利用系统漏洞倒卖排队号获利等做法,会导致现场正常排队的消费者等待更长时间,有失公平,也让消费体验打了折扣。与此类似,在网络预约挂号、网上购买车票时,一些号贩子通过非法手段牟利,扰乱了正常的交易秩序。可见,没有规矩的“花钱免排队”“花钱买优先”,是影响消费者体验的一个“减分项”,也折射出一些网络运营平台对新技术使用的合规性认识不足。当前,我们在日益重视线上经营的同时,也不能忽视线下服务。对违规加价倒号、非法牟利等行为,相关部门应强化监管,及时予以惩处,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对平台和商家来说,也应及时查漏补缺,努力让服务更有温度。
——评论员 张向阳
2.不知从何时开始,瓜果蔬菜兴起一股套袋贴标风。体积大者如西瓜、柚子、哈密瓜,体积中等的如苹果、橘子、芦柑,体积小者如枇杷、人参果、猕猴桃,统统要套袋、贴标,好像此举可以让瓜果“独享尊贵”。不仅娇嫩的茭瓜穿上了“新装”,西红柿贴上了标志贴纸,甚至还有“特种”鸡蛋、马铃薯被贴标。
仔细观察就会发现,这些被“精心包装”的瓜果蔬菜,有的是怕压怕碰,有的则不怕压、不怕碰,有的是有品牌、有名气的,有的则是无品牌、无名气的。而且,套袋用材也越来越丰富,贴标的样式也越来越精美,大有攀比之势,似乎不套袋、不贴标的都是劣等货。当然,也不是笼统地反对套袋、贴标,有些瓜果蔬菜怕压、怕碰,不套袋会在运输中受到损伤,套袋也无可厚非。但对于大多数瓜果蔬菜来说,没必要那么“大费周章”。诸如为普通西红柿贴标、为马铃薯套袋之类的“过度包装”,显然不该提倡。笔者认为,对于无谓浪费社会财富的行为,有关部门要“该出手时就出手”,做出一些限定,不能听之任之。
——评论员 庄电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