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慧岩
“每个月花2000多元购买保健品,比买衣服钱还多。”这是当下许多90后热衷保健品的真实写照。某电商平台数据显示,今年“6·18”期间,眼部保健类产品销售同比去年同期增长4126%、蛋白粉同比增长751%、维生素类产品同比增长387%,其中95后、00后成消费主力。
从“90后已开始脱发”“90后手拿保温杯泡枸杞”到“80%的90后不敢看体检报告”,再到如今的“保健品购买主力军”,在许多人的印象中,90后貌似还是“小孩子”,怎么表现出印象中中老年人才有的样子?
一方面,90后越来越多地担负起工作、生活的重担,加班、压力大等现实因素“逼迫”他们更加注重健康。另一方面,商家精于制造养生焦虑,专门推出针对年轻人的保健品。一些人面对那些由青年演员、网红名人等代言的产品时不免心动、行动。
“保温杯里泡枸杞”也好,购买保健品也好,都足以说明年轻人对健康的关注。但也要看到,当下保健品市场依旧存在一些乱象,如果购买不慎不仅费钱,还可能“要命”。
此外,只指望通过服用保健品来获得健康,恐怕也会事与愿违。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最好的养生就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
也许有人会说,这些健康生活方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不易。加班多,哪来时间锻炼;应酬多,怎么可能不喝酒不抽烟;没规律,如何保证按时吃饭……这些当然都是现实情况。健康生活方式的转变,不仅仅是个人的事,但在大环境转变的过程中,先不妨一点点地改变自己。
健康的获得绝不是靠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吃吃保健品就完全可以实现,必定需要付出时间与精力。“敷着最贵的面膜,却熬着最深的夜”,这样的养生误区,多少“前辈”已反复验证了它的无效。我们如果再一边“吃着保健品”,一边无节制地损耗身体,恐怕吃再多、再贵的保健品也无济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