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燕明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这是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总体方案》明确提出“三不得一严禁”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正确政绩观,不得下达升学指标或以中高考升学率考核下一级党委和政府、教育部门、学校和教师,不得将升学率与学校工程项目、经费分配、评优评先等挂钩,不得通过任何形式以中高考成绩为标准奖励教师和学生,严禁公布、宣传、炒作中高考“状元”和升学率。
“不以成绩奖励师生”的做法,不是说成绩不重要,只是说成绩不能成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不能说,成绩好可以“遮百丑”,这对培养学生们健康的三观来说,肯定不是好事。源于此,淡化“成绩至上”的影响,抛开“成绩好通吃”的畸形价值观,显然是很有必要的。就此来说,此次《总体方案》的相关规定,显然是回归教育本质的积极尝试。这样的制度规定,其初衷与初心,自然是良善的。
凡事有破有立,对《总体方案》中“不以成绩奖励师生”等规定而言,也是如此。破除“唯成绩论”的畸形价值观,仅靠一纸规定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有配套的一揽子工程。根据《总体方案》,其也提出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目标,第一阶段是经过5到10年努力,“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而第二阶段则是到2035年左右,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这样的内容,就是“立”的重要内涵。可以说,只有这些“立”的内容严格落实到位了,“破”的东西才能真正破除。这样的二者之间,还是有必然联系的。对“不以成绩奖励师生”的制度规定而言,眼下最为重要的事情,就是让其严格落实到位,最终开花结果、落地生根。那么,“有破有立”则应该齐头并进。如此,相关的制度规定方能真正从梦想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