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此“慈善直播”应加强监管力度

  ■天  歌

  时下,直播网站、短视频平台上出现的一些涉贫主题视频激发了网民的公益爱心,使之助力慈善扶贫。但也有些直播、视频有意诱使网民,将个别贫困现象等同于普遍现象,将视觉贫困等同于现实生活中的绝对贫困,利用“人们心灵深处的柔软”吸粉赚钱。

  这些打着慈善名义进行的自媒体直播、视频,标题往往很煽情,诸如什么“爷爷下跪那一刻,我把自己看哭了”“自己的衣服都穿不成了,他的愿望却是给妈妈买一套新衣服”等。打开视频,内容更是凄惨:破烂的衣服,发霉的饭菜,家徒四壁的茅草屋,结尾是拍摄者送上衣服、文具、粮油等慰问物资,彰显自己的爱心与责任。

  看上去,一切都是那么真实,那么让人感动,但是背后的真相,或许是另外一个样子。据西部某地区扶贫干部反映,此前有所谓的爱心博主以扶贫之名,将村民带到已经不住或者只在从事农业生产时居住的老村落、老房子中拍摄此类视频。媒体记者深入调查发现,一些短视频创作者,采用诱导性提问、精心摆拍等方式,虚构一些留守老人或孩子的凄惨生活境遇,其最终目的是吸引眼球、赚取流量,然后通过打赏、接广告等方式实现变现。

  今年是脱贫攻坚的收官之年,全国各地在扶贫攻坚工作上所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而一些短视频创作者通过虚构、摆拍等方式,来营造一些农村居民极度贫困的气氛,这不仅严重违背事实,还是对全国成千上万扶贫干部辛勤工作和默默奉献的亵渎与抹黑。

  有的自媒体从业者,打着“慈善直播”的幌子,在镜头前呈现出失真走样的脱贫内容。对于这种现象,我们不能等闲视之,而是要加强监管和约束。平台运营商和有关部门应负起监管责任,坚决抵制纵容弄虚作假和炒作热点等行为,不让虚假的扶贫短视频泛滥。只有客观如实反映扶贫情况的短视频,才能真正使广大网民全面、理智看待当前我国扶贫工作面对的现实挑战和取得的巨大成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如此“慈善直播”应加强监管力度
严惩“碰瓷”既要立规矩更要守规矩
“不以成绩奖励师生”需有破有立
花钱买插队,公平不公平?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如此“慈善直播”应加强监管力度 2020-10-16 2 2020年10月16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