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以职业命名的节日不多,记者节就是其中之一,虽然每年的这天如往常一样奋斗在采访一线,但纷至而来的祝福让人脚下生风。
今年是我从事记者职业的第七个年头,作为一名新闻“老兵”,我仍想说:“七年之痒”,我依然爱你如初。
刚踏入新闻行业时,没有固定的联络单位,为了不让自己处于“无米下锅”的处境,每天大街小巷“游荡”,哪里有点风吹草动,就加快步伐往哪里沖,这也是作为一名记者的本能。
还记得,2013年国庆期间,得知衡南县鸡笼镇有三兄弟准备自费宴请全村老人过重阳节,我乘坐公共汽车来到60多公里外的现场采访,采访结束后迅速成稿,刊登在《衡阳晚报》的二版头条,并获中国地市报“走转改”作品三等奖、湖南新闻奖市州好新闻三等奖。
2015年,4岁小女孩菡菡遭遗弃后,被送至市公安局雁峰分局白沙洲派出所,被一群好心人照顾近一年时间,在那里收获了一份跨越血缘界限的亲情。由于菡菡没有户口上学成了难题,记者奔走呼吁,一家幼儿园免费接收了菡菡,市旅游局领导发动募捐,为菡菡筹集了几千元善款,看着源源不断的爱心温暖着这个身世可怜的小女孩,我十分感动,深深感受到了作为一名记者的担当。最终,菡菡回到了亲生母亲的身边。
2017年2月,当得知衡阳才子彭敏夺得中央电视台《诗词大会》亚军,我第一时间通过朋友联系到彭敏,并到他老家采访,在全市第一个发出深度报道;连续多年跟踪采访三级跳运动员董斌,直至他成为世界冠军,里约奥运会前夕以整版篇幅《下一站,“里约”前八》展现他的成名之路……
2018年7月,我开始负责《衡阳日报》“今日高新”专版的采编工作,每周三固定出版一个整版。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衡阳高新区对外宣传的重要窗口,深知责任重大,我攻坚克难,经常放弃双休日,加班加点完成采编任务,看着一份份热乎乎的新鲜报纸出炉,所有的付出都值得。
回首来时路,有泪有笑,更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