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4日,教育部发布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在学前教育阶段,全国共有幼儿园26.67万所,学前教育入园幼儿1863.91万人,在园幼儿4656.42万人,幼儿园教职工453.15万人,专任教师258.14万人,我国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
在幼儿教育尚未义务化的情况下,能够让4656.42万的巨量规模幼儿入园,接受幼儿教育,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也是巨大的社会进步。但从公布的统计数据看,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81.7%,那倒推一下,我国还有18.3%的幼儿,即约1000万的孩子无法与其他孩子一样享受幼儿教育。这些没能入园的幼儿,主要身在老少边穷等不发达地区,或者是在城乡缺少幼儿教育资源的地方。当前遇到的“农村幼儿园资源少,城市孩子入园难”,也许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
教育既是百年大计,也是最大的民生工程。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努力让每个孩子都能享有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这是对人民群众的承诺。幼儿教育牵动着万千父母的心,也关乎国家的未来。围绕“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的方针,在全面二孩政策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幼儿教育,补齐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的这块短板,力争让所有孩子都入园,是深化教育改革的应有之义。
教育是个系统工程,幼儿园的教育优劣,会直接影响小学、中学、大学的教育。要把义务教育由中小学往前移,把幼儿教育纳入国民义务教育体系,使大中小幼教育一体化发展,让每名孩子从小就能享受到公平教育的阳光。
补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的短板,要统筹解决教育发展不平稳不充分的问题,着力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像重视义务教育那样抓学前教育、幼儿教育。要科学调研,调整完善幼儿教育的设置布局。通过政府主导、政策引导、市场调节,采取“新建一批、扩建一批、转换一批、补充一批”,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强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构建“保基本、广覆盖、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扩大学前教育资源总量,提高幼儿入园学位的数量供给,破解“没园入、入园难、入园贵”的问题。公共教育资金投入应向贫困边远地区倾斜,重点改善农村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和室内外环境,让农村、贫困、边远地区的孩子身边就有幼儿园机构。要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着力提升学前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要强化幼儿园规范化管理,免费教育资金应向普惠性幼儿园倾斜,大力扶持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做到公益、普惠和高质量的有机统一。
学前教育毛入园率向100%目标努力,让所有孩子享受学前教育的阳光,入园路上一个都不能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