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行健居笔谈】~~~
【行健居笔谈】~~~
【行健居笔谈】~~~
【行健居笔谈】~~~
2019年06月10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行健居笔谈】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心平气和”便是调和的基本目标,只有经常使心理保持在心平气和的状态,荣辱不惊,悲喜不忧才对健康有益。且看——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刘  洁

  有一家医院,在对抑郁症或其它精神病病人治疗时,要求前来探视的亲友,不能询问病情,也不能多说话。到了病房,拿张报纸,或一本书,看书或看报纸,看了一两个小时后离开。这种方法在精神病人治疗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默默地陪伴就是最好的治疗。

  这就是“无为而治”的疗法。

  道家哲学强调道法自然,尊重事物本性,提倡保持一个平淡、自然的状态。道家哲学本身就是一种高级的心理学,是具有东方特色的心理学,对我们增强自身的调适能力,抗压能力,对我们情绪管理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有关情绪管理,2500多年之前老子就作过深入的探究。这一点,从《道德经》中就可以看得出来。

  《道德经》把情绪管理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是情绪管理的初级层次——和。

  《道德经》四十二章:“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老子认为,“和”是世间万物的一种存在状态。万物皆有阴阳两面,而阴阳中的万物与万物中的阴阳是在相互斗争中互相依存的。“冲气”是和的基本手段,对于不同的事物有着不同的形式,而人类的“冲气”则指人与人的交流或人体中的阴阳调和。人的心理也需要调和。“心平气和”便是调和的基本目标,只有经常使心理保持在心平气和的状态,荣辱不惊,悲喜不忧才对健康有益。

  老子教导我们,要有意识地管理自己的情绪,不管遇到什么事情都要有良好的心态——这便是情绪管理的第一个层次。

  老子说的情绪管理的第二个层次,就是“不争”。

  《道德经》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老子教导我们要向水学习,对万物有利而不争自己的名利,滋润大地万物,却不求一点回报,即使十分污浊的东西,它也能够容忍——深藏其中而表面平静如初。正因为从来不争,所以才永远不会有忧患。

  如何能够达到“不争”?

  《道德经》第二十八章:“知其雄,守其雌;知其白,守其黑;知其荣,守其辱。”知道自己是人前之人(白),却常常处于幕后(黑);知道自己是人上之人(雄),却常常处于人下(雌)。《道德经》第二十二章:“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老子这是教导我们,不争名,不争利,敞开胸怀,包容一切。大喜不兴高采烈,大悲不垂头丧气,任何时候都不会患得患失。

  老子说的情绪管理的第三个层次便是“道法自然”“无为而无不为”。

  如果说,前两个层次属于“控制”的范围的话,那么第三个层次则完全属于“性格”的因素。人们常说:反复成习惯,习惯成自然,自然能成性。当习惯一旦成为性格,那就“泰山可移,禀性难改了”。

  对于养生心理中的情绪管理老子强调要自然。自然,才是情绪管理的最高境界,那就是由自我的有意控制到不必控制而自然流露出来的平和情绪。这是需要长期的修炼才能达到的境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这个,没这么回事”
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援军没有全部到达
谎 言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上善若水 水利万物而不争 2019-06-10 2 2019年06月10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