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勤俭则衣食两足,耕读而富贵双全。”打从我记事起,这副对联就一直写在我家两扇正大门上,很多年不曾变过。小时候,我还不大能完全理解这副对联的具体意思,只是觉得父亲固执、古板,甚至小气,不懂得与时俱进,舍不得像别人家一样花钱去镇上买烫金粉印刷的“财源滚滚来”之类的豪华对联。也是那一次,父亲告诉我“黄金万两勤俭得”“宜耕宜读乃正道”的处世之道。
我的父亲很平凡,但是他作为农民中的“知识分子”,是出了名的勤劳能干。他17岁跟随师父学艺两年,便成了当地远近闻名的木匠,这与他坚持不懈地学习和一肚子的钻劲密不可分。上世纪80年代,那时谁家娶媳妇做家具,哪一家新房做门窗,都要请我父亲去做“点工”。用母亲的话说,同样的家具,父亲做好要比别人少几个点工,所以好多人请父亲,他经常是一年到头没歇几天。也正是由于父亲的勤劳和务实,使得我们家在90年代初期就建上了新房,一家老少从山上搬到了山下。再后来,父亲又成为村里周边的同行里第一个买机械设备的木匠师傅。
在我的眼里,父亲很热爱生活,他买过很贵的茶壶,但是舍不得买一套上百元的西服。他说,钱要花在刀刃上才是用钱的态度。父亲也是一名中年文艺爱好者,喜欢一边干活一边哼几句花鼓戏,即便再忙,他总是不忘读书看报,金庸、古龙的武侠小说都是他的心头好。他也很乐于助人,在担任村支部书记近20年的时间里,他尽心尽力为村民分忧解难,当然,也没少把我孝敬他的好东西赠送给弱势群体。
父亲的这些习惯也沉淀在我的灵魂深处,感召着我未来的工作和生活。工作期间,我通过几年的锻炼和学习,跨专业实现了自己的“记者梦”,也成了单位的顶梁柱。闲暇之余,我跟随老师学习书法、琴技,与孩子共同成长。儿子在作文中写道:“我的妈妈永远不会老。”我与夫家也保持了非常好的感情,与婆婆的关系亲似母女。志愿者服务、关注弱势群体也会有我的身影。人到中年,父亲已不在世,每当春节将至,家里正大门那副“对联”会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也成为我们一辈辈处世为人的精神坐标,推动我不断前行。
“勤俭则衣食两足,耕读而富贵双全。”成家之后,这副对联一直跟着我到了夫家。我越发感受到父亲对我们的良苦用心,我也会像当年父亲对待我们一样,传承给我的孩子,让他日渐濡染,代代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