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节期间,走亲访友、互送礼品带点小礼物实属正常。但党员干部如果利用送礼攀附关系、行贿受贿,就可能埋下“大隐患”。相关数据显示,全国查处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问题中,违规收送礼品礼金问题排名靠前,节假日期间尤其明显。“廉洁不廉洁,还看咋过节。”能否在节假日这样的关键节点把住“廉洁关”、绷紧“廉洁弦”,风清气正过节,是对党员干部最直接最现实的考验。
“贪如火,不遏则燎原;欲如水,不遏则滔天。”把住节日“廉洁关”、绷紧“廉洁弦”,并非要求党员干部拒绝一切人情往来。但是党员干部在收受节日礼品礼金、参加宴请等活动时,应先扪心自问:有没有明显超出正常礼尚往来?有没有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有没有可能触犯纪律红线?这样的意识,不应只在像春节这样的节假日才有,更应将其融入生活工作中使之成为常态,让作风建设驰而不息。
——评论员 宋 燕
2.近年来,每到春节,催婚、压岁钱、回家玩手机、春运中的一些不和谐插曲以及花式“回乡指南”,构成了年味里的现实“春晚”。在这个“春晚”里,给人的感觉是,焦虑被人为地放大了,它正在败坏人们的胃口。
一年来,我们有辛苦、有委屈、有压力、有焦虑、有汗水、有眼泪。好不容易过个年,辞旧迎新不就是都把这些辞去吗?所以,年味里不妨多一些包容的汤,多一些理解的酱,多一些彼此尊重的调料。即使涉及到春运路上和工作中的事,这时候我们不妨也以德报怨,善待他人。春节,该是彻底放松的日子,是感恩报恩的日子,我们不妨多一点真心实意地为别人考虑,少一点虚头巴脑地制造焦虑。
——评论员 丁慎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