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高价囤积的IP,为何变成“烫手山芋”?
  今年由网文大IP改编的电视剧《斗破苍穹》,播出后的反响并不如预期,也波及了不少同类IP的影视化改编。近两年,随着《花千骨》《琅琊榜》等由小说改编的电视剧大火,许多影视公司都陷入了IP(英文“intellectual property”的简称,即知识产权,在影视行业以网络小说居多)即将抢空,再晚就买不到了的恐慌,大IP因此成了影视行业的热词。

  不过,今年已经播出的IP剧,大多数遭到差评,并未得到预期的市场反馈。

  A退潮

  跟风终失灵,版权砸在手里

  随着以优酷、腾讯、爱奇艺为代表的视频平台在行业内话语权的提升,“IP+流量明星=爆款”的模式一度成为影视剧成功的标准模板,影视行业也因此吸引了大量资本。伴随着这一简单粗暴的模式在今年“失灵”,三大视频网站平台的购剧数量也直线下降。慈文传媒副总裁赵斌透露,有的视频网站已经砍掉了一半的采购计划,导致排在生产线后续的剧被迫中止拍摄。

  事实上,不少影视公司在购买IP时,往往获得的只是5年至8年可进行影视化、游戏化改编的授权,若无法在授权期内进行影视化的二次创作,就相当于白白浪费了当初购买IP的钱。2016年,欢瑞世纪借壳星美联合上市时,曾公布了其IP储备情况,总计花费4500万元储存了27个IP的改编权。两年过去了,欢瑞世纪仍有21个IP尚未开发,包括《画壁》《吉祥纹莲花楼》等在内的7个IP,版权已经过期,版权授权费价值850余万元。《古剑奇谭:琴心剑魄》的改编权也将于明年1月9日过期,而该IP至今尚未公布进入影视化流程。

  在前几年的IP“囤积潮”中,市面上充斥着大量“假IP”,在资本的裹挟下,这些作品也被不少影视公司买下,而这类IP并不具备粉丝基础和开发价值,最终必然沦为不良资产。

  B硬伤

  改编难度大,编剧人才不足

  目前大量已经售出但尚未进行影视剧集备案的IP,题材主要以都市言情、架空历史、玄幻修仙为主。从小说名字不难发现,基本都是网络文学模式化作品,真正适合改编的IP,其实并不多。

  在上海SMG影视中心主任王磊卿看来,当下不少大IP进行影视化,存在诸多硬伤。“比如题材重复,集中在探险盗墓、升级打怪、玄幻魔幻,曾经新颖的题材迅速沦为新俗套。又比如,由于部分IP资源具有边缘文化的属性,存在着历史虚无主义、宣扬色情暴力等主题。再比如,很多IP虽大,却集中在一个特定的分众市场,在主流影视剧市场走不远。”

  网络作家写网文,可以嗨、可以闹、可以放飞自我,但影视改编需要将其约束在正常的人生和社会逻辑之下。不容忽视的是,优秀编剧人才供不应求,就成了掣肘IP影视化的关键。

  C共识

  好IP需打磨,时间检验质量

  IP满天飞的时代,快餐式打造IP剧,必然无法保证质量,能让观众记住的优秀影视作品却越来越少。有业内人士透露,即使是像华策影视、慈文传媒这类国内顶尖的电视剧制作公司,一年满打满算,能够产出的剧集数量也不过10部左右。而对于小型影视剧公司而言,一年倾全公司之力能够制作完成两三部作品已是极限。一家公司若有数十部IP储备,按正常速度,要全部转化成影视剧作品,少说也要5年到10年。

  业内的一个共识是,真正的好IP经得起时间检验,IP转化为影视的过程中,最需要的往往是耐心。微软小冰首席科学家宋睿华表示,超级IP形成的过程中,存在漏斗效应,一个IP成功的背后,可能是无数IP被淹没,“在漫威公司的动漫里,英雄角色至少有两万个,但是第一梯队的角色中被大家记住的不足10个。”她举了蜘蛛侠的例子,这个经典形象从漫画开始,很多年后才有电影,再有其他的衍生品,需要几十年的经营才造就了这个超级IP。

  据新华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中国电影票房创下新纪录
高价囤积的IP,为何变成“烫手山芋”?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高价囤积的IP,为何变成“烫手山芋”? 2018-11-27 2 2018年11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