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国民休假的“基本盘”共有115天,包括休息日和法定休假日,是对休假时间的基本保障。以此与世界各国比较,不能说多,但也绝对不少。原因在于,我国与大部分发达国家(地区)一样实行了每周双休,这就有104天。不仅如此,我国法定节假日也有11天,高于大部分发达国家(地区),即使与节假日最多的日本相比,也仅仅少了3天。考虑到当下的劳动生产率水平和营商环境,可以说单纯增加节假日的余地已经相当有限。
必须看到,黄金周之所以可贵,是因为长达七天的连续性将其与零碎闲暇时间区别开来。但如果将其固定下来,公众选择的自由时间段依然有限。目前参与黄金周的主要是城市人口,农村人口参与有限。在城市化进程加快的历史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也会加入进来。如果简单地从增加基本节假日、固定时间段的思路来优化黄金周,那对空间和时间的疏散恐怕仍难尽如人意。
——评论员 燕石
2.我国幅员辽阔、气温差异巨大,为了缓解寒暑假出游高潮,可借鉴法国、德国等国各地区学校错开放假的做法。根据我国南、中、北部地区气候差异的情况,全国大中小学错开开学时间,不在同一时段统一放寒暑假与春游秋游,并与职工带薪休假相结合,为自主选择家庭亲子旅游时段创造条件。
目前,保留国庆“黄金周”应是权宜之举。而推广带薪休假、建立周末、节日与带薪休假相结合的国民休假制度是长远之策,也是提升国民旅游休闲品质,推动休闲旅游经济从数量型向数量质量相结合、从粗放式、规模型向集约与效益并重转型升级的必然之举,也是国民休假制度与国际接轨的必然之举。
——评论员 王兴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