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事情的发生,匪夷所思,难免令人啼笑皆非。
《河北日报》上登了一篇名为《一个井盖下的若干“漏洞”》的文章,说了这么一件事:江苏宿迁市网友在当地几个网络平台上投诉,反映该市湘江路小吃一条街北面一处窨井盖没了,经常有车辆陷入其中,却无任何部门过问处置。上级很重视,立即成立了调查组。经调查发现,围绕这个井盖,当地四个职能部门居然进行了一场持续7天的“踢皮球比赛”,悬而不决,互相推诿。
如果任其下去,这场闹剧还得继续演下去。最后,不得以祭起了杀手锏,由当地纪委介入。果然,仅用了两个小时就“安装完毕”。
不管怎样,久拖不决的问题总算解决了。但是如此戏剧性的“情节反转”叫人说什么才好?
一个小小的井盖,处理起来并不难。但是人命关天,马虎不得,延误不得。可“有关部门”推诿了7天,谁也不去落实。而纪委一出面,就立竿见影、迎刃而决。
明眼人一看就知道,这个井盖应该不是纪委人员帮助盖上去的,只能是相关部门的责任人亲自盖上去的。那为什么纪委介入才见效呢,相关部门才肯动手呢?那是因为纪委有追责的权力,有处分干部的权力。程序一旦启动,这类事情总会追究到人,处分毫不手软。眼看要动真格的,谁还会蠢到伸长脖子等待挨宰呀?不管三七二十一,先盖上井盖再说吧!谁也不扯了,你我也不分了,才有了这样的结果。
当然要感谢纪委,严肃纪律,督察督办,出手快,下手狠。
纵观事情的全过程,其实不是纪委下手狠,而是部门责任虚。
下水道井盖肯定明确有人管。但是为什么能够如此“踢皮球”?应当是责任落实上出了问题。后来调查表明,在接到群众反映后,上级一个部门在并没有要完全弄清原委的情况下,把“球”踢给了下属的三个部门。后边三个部门随后都找到了“不归我管”的依据,又把“球”踢了回去。
看起来都有责任,实际挂个虚名,“大帽子底下开小差”,口号喊得震天响,就是无人去落实。可以“踢”,可以“拖”,可以“坑”的责任,就形同虚设。
办事难,难办事。问题大都出在责任虚化上。
纪委一介入,这责任一下就压实了。纪委的狠,也就狠在压实责任上。事情后来就是那么一回事,完全可以不费多大力气就可以办到的。
区区小事,为何非要等到纪委介入才能解决?要找的原因很多,往高里看,有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有工作作风问题。而从操作层面上而言,这是制度的设计缺陷。
有“漏洞”,有盲区,有空间。总有那么一些人,多一事不如少一事,能拖则拖、能躲则躲,要干的劲头不足,而找不干的理由俯拾皆是、信手拈来。出了问题反正不是我的错,其奈我何?
复杂的问题其实可以简单化。就是把责任压实。说白了,丁是丁,卯是卯,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人一分责。你不干,不干好,能跑到哪里去?就如同这井盖,谁维修,谁管理,明明白白,清清楚楚,丢了坏了直接对号入座,不至于搞得如此兴师动众。
责任的无缝对接,是抓好工作落实最基本最可贵的方法。否则,纪委有可能变成公安的“110”。
整容低龄化背后的焦虑与偏差
刘 琛
割双眼皮、隆鼻、削下巴……在暑假,不少孩子进行了外貌上的“改造”。一些孩子痴迷追求完美的外貌,不少家长盲目跟风带孩子“动刀”,直接导致了整容日益低龄化。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通过现代整容技术提升颜值,完善先天不足的容貌,一定程度上能让自己变得更自信,在恋爱、求职中占得先机。但整容日益低龄化的现象还是值得我们警惕:一方面,未成年人的身心正处于发育发展阶段,如果整容稍有不当就有可能造成身心伤害;另一方面,过早地强调颜值,也容易带偏他们的价值观。
整容日益低龄化,折射出人们心灵的焦虑和时代的浮躁。有的直播平台主播通过整容获得了巨大的关注度,成为被年轻人追逐的“流量”;有的用人单位存在以貌取人的偏见;有的家长甚至坦言“别人的孩子都做了,我家孩子也不能落后,不然以后会吃亏的”。这些现象让不少年轻人认为颜值是就业的“敲门砖”,花钱整容是让自己不输在起跑线上的必要投资。
这种想法就值得我们去冷静思考了,如何才能抑制整容低龄化的趋势?首先,家长必须以身作则,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其次,学校还要引导好未成年人的美学教育,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要知道,生活打拼,职场立足,最终靠的还得是真本事,脚踏实地,展现真我。颜值高只是表象,内外兼修才是真的美。正直人品、出色才干、丰厚学识和良好性格等非颜值因素,才是安身立命的“本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