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美术评论能丰富自我的美学修养,非常有益。
学问与观点因人而异,美术界也是如此。
几年前,我看画有个习惯,一个诺大的展览,我进门扫墙一览而尽。如有一处让我眼光一亮的,便择近以闻。
人问我,为何在那么远的地方看,而不按顺序一张张看?我说太多了看不过来,有时就一张都看不明白,不如看个一见钟情的好。
真实的原因还有一个。因为几年前的一些展览,作品所安排的位置,往往是与名气、身份挂钩的。所以说,最显眼的地方挂的未必是最好的作品,但一般是有身份的人。我进门离得远,看不见落款但看得见一点灯。能让我近观的,我再看落款是谁。此时不受其他人的影响,自己喜欢才是真心喜欢。
故看画选画,当不受场面的众人左右,你喜欢就是对的,不喜欢更是对的。
大堂上越是口口声声说喜欢的,可能就是不喜欢的。如果是老板,也许图的是将来盖章子顺利一些;如果是编制内的,也许图的是自己将来的进步与上升。
现在的人在江湖,与过去人在红尘是不一样的。故,过去的手艺人匠心独运可养家立命,那是红尘中众生于七十二行中,个个都是把活干好把事做细,不然没人请你上门做工夫。裁缝木匠泥瓦匠厨师家师风水师,总之行行有状元,业业有师家。那时人在世上活得比今天艰难,做什么都是为了有百姓上自家门来请,没有点本事就没有活干,自然就养不活自己也养不活家。
记得小时候家里请木匠,父亲会选个做事做得又快又好的。百姓人家的东西讲究实用,如想精雕细琢,那是费时间还要加饭加工钱,没那个必要。但木匠们中硬是有出色的,有把活做得又快又好的,还有做得绝妙的。
齐白石先生当年就是个好木匠,而且还是个绝妙的漆匠。因为他刻印画纸的基础打得牢,做到七十岁进京,就手头工夫而言,他的那个快,谁敢同堂比较?这是先生童子功的体现!而看看现在,这么多的艺术追求者里面为什么没几个大家?我想,除了天分与慧根外,自是童子功没打牢。尤其是那些江湖艺术、干部形象、领导作派,还有一些专尚丑风的“时尚部落者”,这些类别的人,我笑看为当下的“时代先锋”,只是太多了,很不正常。
其实,我看这等江湖,真龙未见时,爬上岸的,不是螃蟹那就是乌龟或者王八!
时来当秋,若逛夜市,踫几个相好,螃蟹与王八都是个绝妙的火锅料,一起煮了,的确是好味道。
如此,即便夜听二泉,也是月下良宵。那正是:红尘世界人生渺,苦乐年华岁月消。沧海桑田播谷雨,江湖到岸上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