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漫评
魏 姗
近日,湖南一位7旬老人被自己退休前的单位要求开《健在证明》。事实上,早在两年前公安部就明确规定派出所不能出具这种证明。不过,当地派出所还是选择了人性化处理,出具证明后,派出所批评该单位“对退休职工的生老病死漠不关心”。同时建议“少要求老人开奇葩证明”。
又是“奇葩证明”!这一民生之痛自从被李克强总理“点名”后,不少相关职能部门都有所行动,通过理顺行政流程来解决证明过多、过滥的问题。
此次用人单位要求开具“奇葩证明”,派出所人性化地在为百姓开具证明的同时,并建议他们不要折腾百姓,透露出一股转变作风的清新之风,其态度无疑值得肯定。
同时,也提醒了大家,想要进一步减少奇葩证明,显然不能总指望一次两次批评就让某些人、某些部门自觉简政放权。笔者认为,还需要依赖科技发力,妥善运用技术优势,如让居民通过互联网就可办理大部分事项,让其少跑腿,少费口舌。
这并非空想空谈!近日,深圳市推出了一项高科技便民措施:深圳离退休的老人无需出门,用手机“刷脸”就能验证养老金领取资格。原来,深圳市人社局与几家科技公司合作,通过支付宝的“城市服务”、深圳人社部门的微信公众号,或者下载相应的APP等渠道,就可以随时随地“刷脸”完成养老金领取资格认证,整个过程不超过10秒钟。
我们常说,科技改变生活,在一定程度上它也是在改变行政方式、升级行政思维。事实证明,之前技术条件下可能是无解或者解决成本极大的问题,通过科技的突破,就会有便捷的解决手段。
“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句指南。指引着各职能部门、各用人单位要致力于推动公共数据互联共享,消除信息“孤岛”,积极探索使用高科技解决身份认证、提升政府信息服务的可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