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3:版面十三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扫码打赏”,考虑过文化差异吗
  张   涨

  最近,各大城市的一些餐饮店流行起“扫码打赏”,即消费者通过扫描服务员所挂牌子的二维码支付一定金额的“小费”。这些餐饮店或通过标识、桌牌或通过服务员提醒消费者,如果对服务感觉满意,可以通过扫服务员工作服上的二维码卡牌进行“打赏”,金额多为3至5元。

  对服务员进行扫码打赏好不好?要从二个方面来分析。一方面,商家希望以此来提升服务质量,服务员也可以因为自己的优质服务而获得额外的收入。这一设想已得到了实践的证实,有餐厅老板表示自从实施这一打赏机制后,服务员勤快了很多,服务态度也有明显提升。另一方面,站在消费者的角度,愿意花钱“买”到更好的服务的消费者可能觉得值,但对于那些对这种打赏模式还很陌生,或者不愿打赏的消费者来说,却只会徒增尴尬。

  有人说这种打赏不过是在西方文化中已经司空见惯的小费,换个“马甲”来到中国。但值得强调的是,西方文化中习以为常的事情,到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中国,却不一定能得到认同。以扫码打赏为例,中国消费者缺乏这样的氛围,也默认了服务费用包含在餐饮消费中甚至直接以服务费收取,再收取一次“打赏”,感情上、文化上恐怕一时很难接受。同时,在相对比较含蓄的东方文化中,面对面打赏,多少有点“难为情”:打得多了,自己不舍得;打得少了,面子上又过不去。餐饮业作为服务业,提供的是一种“体验”,让顾客吃得开心是最大的竞争优势。如果因为打赏而强迫顾客接受一种陌生的消费文化,或者干脆陷入尴尬中,是不是有点过犹不及呢?

  有一种说法,“消费者永远是对的”。餐饮业试水扫码打赏,不必照抄西方的“小费”,而应该回到中国的消费文化中来考虑。如果大多数人一时半会无法接受这种文化舶来品,甚至可能激起反感,我看这种创新还是慎重点好。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永怀一颗善行的心
“一带一路”让游客看世界更方便
“扫码打赏”,考虑过文化差异吗
科技发力 整治“奇葩证明”
衡阳晚报版面十三A13“扫码打赏”,考虑过文化差异吗 2017-05-15 2 2017年05月15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