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康州纽黑文市的耶鲁大学成立于1701年,是常青藤盟校之一,也是全美最古老的三所大学之一,与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齐名,走出了包括克林顿、小布什在内的5任美国总统和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为了纪念第一任捐赠者耶鲁先生,学校于1718年正式更名为耶鲁大学,校园内两百余座建筑物均有上百年的历史,涵盖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曾被知名建筑师誉为“美国最美丽的城市校园”。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想领略它的独特魅力只有真正漫步在耶鲁校园才能感受得如此真切:金色的阳光遍洒在或红褐色或灰白色的中世纪风格的建筑之上,哥特式的尖顶在通透碧蓝的天空映衬之下熠熠生辉,大片的草地青得碧眼,三四层楼高的落叶树冒出了鹅黄的嫩芽,在校园里穿行的来自不同国家学生的脸庞青春朝气,古老与年轻,历史与未来奇妙地融合,焕发出独特的光彩。
耶鲁大学每年在全世界招收1300名本科生,中国每年能考进20名。它是一所私立大学,一年6.5万美金的学杂费在中国普通工薪阶层看来确实是难以负担的,但是,耶鲁有一个很好的福利或者说是传统,在入学面试时面试官会问询考生的父母一年家庭收入情况,如果家庭收入确实不宽裕不足以负担学生的学杂费而这名学生又足够优秀的话,学校会为该生提供全额奖学金和一年一次往返家里的机票费用。
我们行走耶鲁会时时感受到历史的厚重感与文化的承载感,除了它的建筑风格、人文历史,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有22所图书馆,共藏书1500万册,是全美第二大校园图书馆。我们参观了两个最具代表性的。一个被称为耶鲁的“水立方”——贝纳基善本图书馆,这是学校的一大瑰宝。这座建筑的墙壁是由产自佛蒙特州被切割得极薄的两英尺见方的半透明大理石一块块构成,因此可以使馆内微亮而防止阳光中的其他有害射线破坏馆藏图书。据说此馆是由一个集邮爱好者捐赠的,墙面的大理石块好似一枚枚被放大了的邮票,远远望去那造型又与北京的水立方颇为神似。关于这个图书馆有很多传说,其中最匪夷所思的一个传说是,如果美国遭受核打击,这个建筑将沉入地底,且将图书保存完好。走进这个当今世界上最大的专门收藏古籍善本的图书馆,其内楼地六层的书库由一个玻璃的立方体环绕,而玻璃立方的外面则有一个更大的与之不接触的“盒子”罩住。在用于图书馆专业的微黄灯光的映射之下,整个书库像放射出宝光似的令人晕眩,知识就是财富,此言果真不虚。这浩如烟海的藏书令人屏息,无数善本、珍本珍藏于此,耶鲁的学子们坐拥书城,在此尽情享受书香,汲取能量。
而另一处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史特林图书馆。仅从外观来判断,百分之百的人会认为这座雄伟的建筑是一座教堂,因为那拱门、那雕塑、那花窗简直与教堂并无二致。1931年建成的史特林图书馆位于耶鲁大学的中心地带,是22栋图书馆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一栋典型的哥特式建筑,在拱门之上有很多精美浮雕,体现着世界古代文明的瑰丽,如传说中腓尼基的船、雅典的猫头鹰、罗马的狼,还有代表着各大文明古国的铭文,如埃及文、巴比伦文、希伯来文。其中,我最感兴趣的是墙壁上还有中国古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颜氏家庙碑》的一段内容,在一大堆外文中见到中文,简直就有着他乡遇故知的莫大惊喜。
这座图书馆不仅对耶鲁学生开放,还对当地居民开放,你大可以捧着一本感兴趣的书在巨大的花窗旁、在古铜色的吊灯下,安静舒适地消磨一整个上午。
袁 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