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亲离,单独;寂,薄暮,清新执着。
母亲属马,今年七十六岁。
父亲在2007年冬那场大雪中去世,母亲在大别山的农村老家单过,偶尔也到离家不远的大哥及姐妹家走走。我和二哥由于工作的原因远离他乡。
母亲一生育有八个子女,四儿四女。小弟因病离开了我们,那年母亲55岁。这在当时对于子女疼爱有加的母亲而言是一个不小的打击,她因此而患上了抑郁症。那时的母亲晚上睡不着觉,白天人恍惚,一度靠药物维持,生活几乎不能自理。这种状态持续了四五年光景,幸得在老家的哥嫂及姐妹的悉心照料,随着时间的推移,母亲的病情慢慢得以好转。
前些年,每次回去,总能看到母亲一个人坐在那里,也不说话,两眼呆滞地看着远处,似有所思。我们都知道母亲在想什么,但不敢去招惹她老人家,坐在母亲身边,陪伴着她,看着母亲一天天苍老。有时,母亲也会说,你回来了,去后山看看老四吧,他一个人,怪可怜的。
这两年回去,看到母亲似乎换了个人,让我们感到无比的欣慰。老家还有几块田地,母亲每年都要亲自下地安置一些庄稼,有时种点花生,有时种点棉花,大豆什么的。母亲说,不能让土地闲着,种一点,总有一点,总不能看着别人家的地种的满满的,咱家的地长满杂草,那样别人会说咱家闲话的。虽然老了干不动了,能干多少是多少,总不能坐吃山空。水田是干不动了,母亲就把水田让给近门的本家种,反正不能让田地闲着。
母亲在村子的西头菜园里种了不少的菜。每天去菜园劳作是母亲的必修课。秋天的萝卜白菜,冬天的卷心菜、菠菜,春天的蒜苗油菜,夏天的豇豆茄子西红柿豆角。自己吃不完的,总要送给别人,或是让大姐小妹们自己来菜园里取。母亲种的菜,用的是农家肥,绝对的绿色。今年清明回老家小住几天,吃着母亲亲手种的油菜,那个嫩,那个肉乎味,一个人一顿吃一盘子都不够。
母亲一个人不但种菜种庄稼,还在家里养了七八只鸡。我每次回去都能吃上自家的土鸡蛋,感觉美美的。每天捡鸡蛋是母亲最有成就感的时候。她知道哪只鸡哪天下蛋,甚至能辨别哪个蛋是哪只鸡下的。母亲经常一个人在家,只有这些动物与母亲相伴,岂有不珍惜的道理!鸡下的蛋,母亲一个人吃不完,有时存得多了,就送给城里的亲戚。母亲怕路远不好带,就用纸盒子装上鸡蛋,再灌上大米,摇匀,不留缝隙,这样,鸡蛋在车上就不会破。前年回去,我带了一盒到宝鸡,乘汽车坐火车回到宝鸡,鸡蛋居然完好无损。
这次清明小长假回去小住几日,母亲对我说起了“国家大事”。母亲说,习主席这人好,对老百姓好,尽为老百姓办事。母亲说这话是有依据的。咱湾子中间住的用前佬和七妈,夫妇长年有病,家里一贫如洗。政府精准扶贫的行为被母亲看在了眼里,母亲才说出了那样的感受。这是一个七十多岁的老人由衷的话语,真真切切。母亲对我说这话,好像也是对我的期待,虽然我不是什么“官”,但在母亲的眼里,儿子的平安幸福,是她老人家最大的期盼。
我爱我的母亲。谨以此文献给我即将过生日的敬爱的母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