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4:版面十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谢文建乡土散文浅析
~~~——谢文建乡土散文浅析
~~~——谢文建乡土散文浅析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 出版 返回首页 | 版面概览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上一期   下一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至情至性入人心
——谢文建乡土散文浅析
  谢应龙

  我一直认为,在阅读一篇好的作品时,能陡然让人背身后涌起一股静电般暖流,让头皮发麻、身体发颤,这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心灵震撼,这也是写作者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在这个追求的大军里,我看到谢文建的身影。他没有张扬地走在最前,也没有落伍般走在后边,而是走在最中间,走在传统文字的最正道里。他的文字随时保持着与泥土约会的准备、与质朴保持着称兄道弟的关系、与民生保持着同一频率的脉动。久而久之,我在读他的作品时,有种陷入其中不能走出的感动!

  这些年,我有幸读过他一系列乡土散文,是因为他的作品更多地在关注基层,关注民生,尤其是弱势群体,他用手中之笔饱含深情地讴歌故乡的风土人情,赞美人身上所蕴藏的真善美,同时,也毫不留情地揭露社会生活中的假恶丑。比如《他们,快乐地奉献》是写给“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志愿者 ,满篇爱声浩荡,笔触通透沁心。《三个月饼》的味道,是作者记忆中一根系着亲情的长绳,岁月多长,绳就多长,她的上面结着艰辛的跋涉,铭刻着对生活的珍惜与感恩。在《英雄天光峰》里,作者向衡阳保卫战老兵敬礼的目光,有着比血还红的火焰。在《 花桥:有桥无花的隐痛》里:桥,连着他的梦;而花,却在梦里将他“刺”醒;痛,就在心中执念的最后净土和高地上!难以释怀的淡淡乡愁,打湿了游子回家的路。而《鱼之殇》,真正“殇”的是谁?文中有作者铁骨铮铮,有满河的愁与忧。

  这些年来,谢文建虽然大都写的是些小题材,撷取的是生活中的一个小片断,但却都是小中见大、都是生活内容的高度浓缩。他的作品集中反映出了生活中的矛盾和冲突,触及到生活的本质,蕴含着深刻的哲理,进而迸发出绚丽的思想火花。他的一系列乡土散文为何持久耐看、意味深长?是因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乡土色彩是其作品的重要因素,大都表达了对社会、对人生多方位的哲学思考,挖掘出了经过时间沉淀与过滤后的生活品质。   

  乡土性是中国人的根性,存在于中国人的精神与血脉之中。从花桥农村走出来的谢文建,身上流淌着农民的血液,对农民、对土地的关注,我认为已贯穿了他整个写作过程。他关注着普通人的生存状态,以乡土作家的话语来关注那些普通的人。这种本性让他一直保持着清醒的头脑,独特的眼光,独特的艺术感受,从普通人的身上挖掘出不普通的东西。我认为,这是他的独特的眼光决定的,也是艺术上沉思的品格决定的。

  而读他新作《一趟沉重的拜年》,可以说是再次深刻领略到了他行文厚度,以及所隐藏的情感与心理张力,这尤其体现在作家凝练、贴切的语言描写与对比当中。文章一开篇,几个关键词的描写一下子就刺痛了我脆弱的神经,好像无法呼吸!堂伯一个人住在破旧的平房里、煤炉里没有生火、光着脚穿着凉拖鞋、没有被面的絮被......是谁的悲哀?那么多人千里迢迢艰辛回家图得就是亲人团聚!可近在咫尺的四个儿子,竟无一人把84岁高龄的堂伯接到自家去共享天伦之乐?

  我们这个社会没有病,但有一小部分的人的确是病了,并且病的实在不轻!“病”就病在作者笔下的对比之中:二儿子房子确实气派,三层半楼的新房,全部贴着瓷砖,安装铝合金门窗,大门口挂着两个大红灯笼。而堂伯家的窗户玻璃破损,寒风嗖嗖,几条破旧的木凳桌椅东倒西歪,家里没有贴春联,没有电视、没有彩灯,更没有手机,唯一的电器就是电灯。连续的四个没有和一个唯一,作者把文字一下从沉重叙述转入无言的愤怒!如果他的二儿子门前的灯笼会说话,那些话是多么的滑稽和可悲?兴许它还会因为挂在这样一个人的门前而感到羞耻。

  这些能够打湿我们内心的文字,都在作者的感情的河流奔腾而出,流淌在字里行间是至情至性入人心 。作者在拷问:不赡养父母,何以养天下?何以为人子?何以为人父?虽然村庄在凋零,文化在荒芜,人性在退化,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传递社会正能量,这在当下之农村已显得及为迫切了!他的文字无疑是对道德滑坡踩一脚刹车,对人性沦丧敲响了一记警钟,令人震耳发聩。

  我认为,谢文建对乡土的吟诵不在乎外象的模拟,而更着重于情感的深度介入,更爱细小平实的叙写,我们既可以触摸到他对生活的浓厚的爱,也可以感受到他对这片热土无法割断的眷念。在《一趟沉重的拜年》里,我们还看到了作家内心传统文化精神力量的强大和对他人影响的深远。在这个特别的转型期中,如何弘扬传统文化已成为我们共同面对的大问题,谢文建更是给我们留下了一连串的问号和反思。

  以一位叫“怡然”的网友对他文字的评论来收尾:你写这样的好文、好句,我读这样的感动。你写到何时,我读到何时……

  写作者有如此一知己,足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   
   第A01版:版面一
   第A02版:版面二
   第A03版:版面三
   第A04版:版面四
   第A05版:版面五
   第A06版:版面六
   第A07版:版面七
   第A08版:版面八
   第A09版:版面九
   第A10版:版面十
   第A11版:版面十一
   第A12版:版面十二
   第A13版:版面十三
   第A14版:版面十四
   第A15版:版面十五
   第A16版:版面十六
至情至性入人心
灵与肉的回归
匠人精神:激活生命价值的源动力
衡阳晚报版面十四A14至情至性入人心 2017-03-14 2 2017年03月14日 星期二